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6.C;
7.D; 8.A; 9. B; 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D、E; 3. B、C、D、E;
4. A、B、E; 5.B、C、D、E; 6.B、C、E
三、案例题
[案例1]答:来源:www.examda.com
(1)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有:
①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②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③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④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⑤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⑥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2)钢筋连接接头检查要点:绑扎搭接,要检查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错开长度、接头百分率);焊接接头,要检查外观质量,取样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是否达到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数量(接头百分率)。
(3)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主体是施工承包企业。
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①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分析;
②履行施工承包合同所必须达到的工程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目标;
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及资源配置计划;
④为确保工程质量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程序;
⑤材料设备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
⑥工程检测项目计划及方法等。
[案例2]答:
(1)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预控措施:
①绘制关键性轴线控制图,每层复查轴线标高一次,垂直度以经纬仪检查控制;
②绘制预留、预埋图,在自检基础上进行抽查,看预留、预埋是否符合要求;
③回填土分层夯实,支撑下面应根据荷载大小进行地基验算、加设垫块;
④重要模板要经过设计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源:www.examda.com
⑤模板尺寸偏差按规范要求检查验收。
(2)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4M1E,指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3)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保证竣工项目达到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质量标准。
设计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保证竣工项目的各项施工结果与设计文件(包括)所规定的标准相一致。
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交付满足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含工程质量的创优要求)的建设工程产品。
监理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4)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某集团建设公司)、材料供应方(某贸易公司)为自控主体;建设单位(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某工程监理公司)、设计单位(某设计研究院)、政府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丰台区质量监督站)为监控主体。
[案例3]答:
(1)进场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①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②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③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④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⑤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⑥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2)施工单位运进材料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报审表》,同时附有材料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按规定要求进行送检的检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
(3)承包商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材料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账,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4)钢筋分项工程验收要点:
①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检查钢筋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形状;
②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造钢筋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③钢筋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及加密间距;
④检查钢筋接头:如绑扎搭接,要检查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错开长度、接头百分率);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要检查外观质量,取样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是否达到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数量(接头百分率)。
[案例4]答:来源:www.examda.com
(1)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对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进行控制,即4MlE,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2)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凡属关键技术、重要部位、控制难度大、影响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均可列为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的步骤: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提出对策措施用以预防。
该工程无粘结预应力应作为质量控制点。原因是:该施工单位缺乏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经验,对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有难度,因此应设置为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3)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和报告,直接进行现场质量检验或必要的试验等。
[案例5]答:
(1)施工单位在砖进场前未向监理申报的做法是错误的。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运进砖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报审表》,同时附有砖的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按规定要求进行送检的检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
(2)施工单位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和报告,直接进行现场质量检验或必要的试验等。
(3)施工单位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
①开工前检查;
②工序交接检查;
③隐蔽工程检查;
④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
⑤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
⑥成品保护检查。
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
(4)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控制:人,作为控制对象,是要避免产生错误;作为控制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5)进场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①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②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③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④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⑤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⑥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案例6]答:
(1)对该起质量事故该市双源监理公司应承担责任。原因是:监理单位接受了建设单位委托,并收取了监理费用,具备了承担责任的条件,而施工过程中,监理未能发现钢筋位置反向,构件厚度不严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2)政府质量监督的职能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监督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设计勘察单位和监理单位等)的质量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的规定;二是监督检查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专业设备安装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质量。
(3)施工现场目测法的手段可归纳为“看、摸、敲、照”四个字;实测检查法的手段归纳为“靠、吊、量、套”四个字。
(4)施工工序质量检验的内容:标准具体化、度量、比较、判定、处理、记录。
施工工序控制步骤:实测、分析、判断。
[案例7]答:
(1)影响施I项目的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4M1E,指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2)人,作为控制对象,是要避免产生错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3)虽然已过保修期,但施工单位仍要对该质量问题负责。原因是:该质量问题的发生是由于施工单位采用不合格材料造成,是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隐患,不属于保修的范围,因此不存在过了保修期的说法。
(4)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案例8]答:
(1)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有:
①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②严格控制投入晶的质量;
③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④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⑤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⑥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2):全控制原理是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应该是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3)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①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②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③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④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工序质量控制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进行预控;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对工序产品、分项工程的检查应按标准要求进行目测、实测及抽样试验的程序,做好原始记录,经数据分析后及时作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对合格工序产品及时提交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完善管理过程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并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的依据。
(4)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具体方法: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基本程序,结合项目特点,在制定项目总体质量计划后,列出各基本施工过程对局部和总体质量水平有影响的项目,作为具体事实的质量控制点。
[案例9]答:
(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原则:分层次规划原则;总目标分解原则;质量责任制原则;系统有效性原则。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程序:确定电气集团公司、集团建筑公司、国外设计单位、咨询监理公司控制系统组织的工程质量负责人及其管理职责,形成控制系统网络架构;确定控制系统组织的领导关系、报告审批及信息流转程序;制定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各质量主体编制质量计划,并按规定程序完成质量计划的审批,形成质量控制依据;研究并确定控制系统内部质量职能交叉衔接的界面划分和管理方式。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主体之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方式,展开控制,同时抓好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加强重点控制和例外控制。
(3)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该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主楼爬模施工应设为质量控制点。原因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主楼爬模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所以该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主楼爬模施工应设为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上一篇: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的应用试题
下一篇: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