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的应用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A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2.C、D; 3.A、C、E; 4.A、B、D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来源:www.examda.com
(1)该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和管理问题;设计计算问题;建筑材料不合格;违反建设程序。
(2)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该质量事故属于重大事故。因为屋架倒塌属于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倒塌,造成了人员伤亡,且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④事故处理;
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⑥事故处理结论;
⑦提交处理方案。
[案例2]答:
(1)施工单位应用排列图方法来分析。
A类:0~80%主要因素,砂粒径过细、砂含泥量过大;
B类:80%~90%次要因素,砂浆配合比不当、后期养护不良;
C类:90%~100%一般因素,其他三项为一般因素。
(2)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砂粒径过细、砂含泥量过大。
(3)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4M1E,指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案例3]答:
(1)该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是材料质量问题,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施工管理问题,生产单位弄虚作假、欺骗用P,供应商采购并提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施工单位未获得每批水泥合格证情况下,未严格按规定对进场的每批水泥进行复试,建设单位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及技术素质不做考核情况下,错误选择供应商,未按规定委托监理等。
(2)工程质事故处理程序:来源:www.examda.com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④事故处理;
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⑥事故处理结论;
⑦提交处理方案。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
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
③注意综合治理。
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
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
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
⑧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
(4)处理方案:拆除重建。
由于混凝土实体内水泥质量严重不合格,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和建筑物耐久性,因此,必须对11~14层拆除重浇,然后重新验收。
(5)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案例4]答:
(1)该起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建筑制品屋面板质量不合格;违背建设程序,未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立项,未经设计出正式图纸就仓促开工;施工和管理问题,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紊乱。
(2)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④事故处理;
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⑥事故处理结论;
⑦提交处理方案。来源:www.examda.com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
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
③注意综合治理。
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
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
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
⑧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
(4)对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案例5]答:
(1)针对本题特点,施工单位应选择排列图法进行分析。
(2)主要质量问题:
①画排列表
③分析:通过排列图分析,主要的质量问题是预制构件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局部漏筋。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案例6]答:
(1)该质量问题可不作处理。原因是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足是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测试论证后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可不作处理。
(2)对该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处理的基本要求是:
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
③注意综合治理;
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
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
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
⑧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来源:www.examda.com
[案例7]答:
(1)施工单位分析了该混凝土试块强度的直方图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1)B;2)C。
(2)直方图的主要用途是: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即数据分布的集中或离散状况,从中掌握质量状态;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稳定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
(3)如果直方图成偏态分布,说明生产过程不正常。可能的原因是生产过程存在影响质量的系统因素,或者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直方图的方法不当。
[案例8]答:
(1)该质量事故属于三级重大事故。依据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本工程这起重大事故可定为三级重大事故。上述《规定》第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重大事故。
(2)造成该质量事故的原因:设计计算问题,设计存在明显缺陷,雨篷梁和雨篷板不符合设计规范;施工和管理问题,施工时不同程度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违背建设程序,未报建、审批、办理施工、质量监督手续。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④事故处理;
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⑥事故处理结论;
⑦提交处理方案。
[案例9]答:
(1)造成该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建筑结构使用不当,学校改变建筑结构使用功能,造成局部荷载增大,超过楼板承载能力。
(2)该校称该工程未过保修期,因此该质量责任应由市第二建筑公司承担,此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该质量问题是由学校使用不当造成,因此虽然未过保修期,但并非施工单位的过失造成,因此该质量责任由第二建筑公司承担的说法是错误的。
(3)对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案例10]答:
(1)该工程质量危害:破坏地面的使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原因:
①细石混凝土水灰比过大,坍落度过大;
②地面压光时机掌握不当;
③养护不当;
④细石混凝土地面尚未达到足够强度就上人或机械等进行下道工序,使地面表层遭受摩擦等作用导致地面起砂;
⑤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预防措施:
①严格控制水灰比;
②正确掌握压光时间;
③地面压光后,加强养护;
④合理安排工序流程,避免上人过早;
⑤不得使用过期、受潮水泥。
[案例11]答:
(1)砂浆稠度和保水性不合规定,产生沉淀和泌水现象,铺摊和挤浆较为困难造成的危害是:影响砌筑质量,降低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预防措施是:低强度水泥砂浆尽量不用高强水泥配制,不用细砂,严格控制塑化材料的质量和掺量,加强砂浆拌制计划性,随拌随用,灰桶中的砂浆经常翻拌、清底。
(2)数皮砖同缝(通缝、直缝)、里外两张皮,砖柱采用包心法砌筑,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围通天缝的危害是:影响砌体强度,降低结构整体性。
预防措施是:对工人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按规范方法组砌,缺损砖应分散使用,少用半砖,禁用碎砖。
上一篇: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试题
下一篇: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的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