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07年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深度密押试卷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B卷答案

07年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深度密押试卷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D4.D5.B6.D7.C8.A9.B10.A11.C12.C13.B14.B15.A16.D17.B18.D19.C20.D

、多项选择题

1.ACE 2.AD 3.ACE 4.DE 5.BCD 6.ACDE 7.BCD 8.ABCE 9.ABCD10.ABCD

三、案例分析题

(一)

答:1.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要求:

(1)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不得留施工缝。当施工间隙超过允许时间规定时,应对接槎处进行处理。

(3)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 mm。

(4)面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5)面层与下一层应结构牢固,无空鼓、裂纹。

2.地面起砂防治措施:

(1)原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严格控制水灰比。

(2)垫层事前要充分湿润。

(3)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

(4)水泥地面压光后,应加强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方准上人行走。

(5)合理安排施工流向,避免上人过早。

(6)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若在负温度下抹水泥地面,应防止早期受冻。

(二)

答:1.(1)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代替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①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目标(或预算)数的差异。

②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③以目标(或预算)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或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④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⑤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钢筋成本增加的原因分析。

(1)分析对象是写字楼的所用钢筋成本,实际成本目标成本的差额为280450元。该指标是由用量、单价、损耗率3个因素组成的,其排序见表2—3。

(2)以目标数1318400元(=400 x3200×1.03)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第一次替代用量因素:以425替代400,425×3200×1.03=1400800(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3600替代3200,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425×3600×1.03=1575900(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45替代1.03,并保留上两次替代后的值,425×3600×

1.045=1598850(元)

(3)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1400800—1318400=82400(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1575900—1400800=175100(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1598850—1575900=22950(元)

(4)用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82400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75 100元,而损耗率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2950元。

(5)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82400 175100 22950=280450(元),与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总差额相等。

(6)为了使用方便,承包商也可以通过运用因素分析来求出各因素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其具体形式见表2—4。




上一篇:07年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深度密押试卷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C卷答案
下一篇:07年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深度密押试卷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