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项目管理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八

⑶《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模式
图1Z205063-2给出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该模式的规定为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指导其组织合理有效地推行其环境管理工作。该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在一个由“策划、实施、检查、评审和改进”诸环节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基础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完全按此模式建立。
环境方针
规划(策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和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
持续改进
图 1Z205061-2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1Z205064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环境管理体系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如表1Z205064所示。
环境管理体系一、二级要素表 表1Z205064



称一 级 要 素二 级 要 素
(一)环境方针(4.2)1、环境方针(4.2)
(二)规划(策划) (4.3)2、环境因素(4.3.1)
3、法律和其他要求(4.3.2)
4、目标和指标(4.3.3)
5、环境管理方案(4.3.4)
(三)实施和运行(4.4)6、机构和职责(4.4.1)
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8、信息交流(4.4.3)
9、环境管 理体系文件(4.4.4)
10、文件控制(4.4.5)
11、运行控制(4.4.6)
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四)检查和纠正措施(4.5)13、监测和测量(4.5.1)
14、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
15、记录(4.5.3)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5.4)[z1]
(五)管理评审(4.6)17、管理评审

⑵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17个要素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来看,相互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图1Z205064所示。
⑶各要素的理解要点
1)环境方针(4.2)
①制定环境方针是最高管理者的责任;
②环境方针的内容必须包括对遵守法律及其他要求、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并作为制定与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③环境方针应适合组织的规模、行业特点,要有个性;
环境因素(4.3.1)

目标和指标(4.3.3)
环境管理方案(4.3.4)
组织结构和职责(4.4.1)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4.4)
监测和测量
(4.5.1)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
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信息交流(4.4.3)
文件控制(4.4.5)
记录
(4.5.3)
法律和其它要求(4.3.2)
环境方针(4.2)
管理评审(4.6)
(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
审核(4.5.4)
(与本要素之前的所有要素相互作用)
图1Z205064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关系图
运行控制
(4.4.6)
应急准备和响应
(4.4.7)


④环境方针在管理上要求形成文件,便于员工理解和相关方获取。
2)环境因素(4.3。1)
①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以确定组织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②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到“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处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其他当地环境问题;
③应及时更新环境方面的信息,以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科学性。
3)法律和其他要求(4.3.2)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证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遵守法律和其他要求;
②组织还应建立获得相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包括对变动信息的跟踪。
4)目标和指标(4.3.3)
①组织内部各管理层次、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在一定时期内均应有相应的目标和指标,并用文本表示;
②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影响因素、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相关方要求等;
③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中的承诺相呼应。
5)环境管理方案(4.3.4)
①组织应制定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其作用是保证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②方案的内容一般可以有: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在环境管理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对应,并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等;
③环境管理方案应随情况变化及时做相应修订。
6)组织结构和职责(4.4.1)
①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要靠组织的所有部门承担相关的环境职责;
②必须对每一层次的任务、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给予传达;
③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任务、职责、权限;
④管理者代表应做到:对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负责,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⑤最高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
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①组织应明确培训要求和需要特殊培训的工作岗位和人员;
②建立培训程序,明确培训应达到的效果;
③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要有必要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所负担的工作。
8)信息交流(4.4.3)
①组织应建立对内对外双向信息交流的程序,其功能是:能在组织的各层次和职能间交流有关环境因素和管理体系的信息,以及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答复;
②特别注意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4)
①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②应给出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明确查找的方法,使相关人员易于获取有效版本。
10)文件控制(4.4.5)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控制程序,保证所有文件的实施;
②环境管理文件应注明日期(包括发布和修订日期)、字迹清楚、标志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予以保留等要求;还应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失效文件,防止误用;
③应建立并保持有关制定和修改各类文件的程序;
④环境管理体系重在运行和对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应避免文件过于繁琐,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控制系统。
11)运行控制(4.4.6)
①运行控制是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组织方针和目标指标,其对象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其手段是编制控制程序;
②组织的方针、目标和指标及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应确保它们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行;当某些活动有关标准在第三层文件中已有具体规定时,程序可予以引用;
③对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指标的运行应建立运行控制程序,但并不要求:所有的活动和过程都建立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
④应识别组织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建立和保持相应的文件程序,将有关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以促使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的要求。
12)应急准备和向应(4.4.7)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之能有效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在其发生前予以预防,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响应,尽可能地减少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
②组织应考虑可能会有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组织在识别和评审重要环境因素时,就应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采取预防和纠正的措施应针对潜在的和发生的原因;
③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对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确保其切实可行;
④可行时,定期按程序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实验或演练。
13)监测和测量(4.5.1)
①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既是对体系运行状况的监督手段,又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施有效运行控制的首要环节;
②组织应建立文件程序,其对象是: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和测量,保证监测活动按规定进行;
③监测的内容,通常包括:组织的环境绩效(如组织采取污染预防措施收到的效果,节省资源和能源的效果,对重大环境因素控制的结果等),有关的运行控制(对运行加以控制,监测其执行程序及其运行结果是否偏离目标和指标),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度,为组织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
④对监测活动,在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如何进行例行监测,如何使用、维护、保管监测设备,如何记录和如何保管记录,如何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什么时候向谁报告监测结果和发现的问题等;
③组织应建立评价程序,定期检查有关法律法规的持续遵循情况,以判断环境方针有关承诺的符合性。
14)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
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②对于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所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应分析原因并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③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15)记录(4.5.3)
①组织应建立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明确对环境管理的标识、保存、处置的要求;
②程序应规定记录的内容;
③对记录本身的质量要求是字迹清楚、标识清楚、可追溯。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5.4)
①本条款所讲的“审核”是指环境管理内部审核;
②组织应制定、保持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方案;
③审核程序和方案的目的,是判定其是否满足符合性(即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规范要求)和有效性(即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正确实施和保持),向管理者报告管理结果;
④对审核方案的编制依据和内容要求,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的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⑤审核的具体内容,应规定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对审核组的要求,审核报告的要求等。


上一篇: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九
下一篇: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及讲评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