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讲评(十)
1Z202040掌握施工成本控制和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1Z202041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包括以下内容。
⑴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⑵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⑶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以及实际收到工程款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此外,进度报告还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隐患,并在事态还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损失。
⑷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当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己发生工程量、将要发生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以外,有关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文本等也都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1Z20204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项目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预测: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估算整个项目完成时的施工成本。预测的目的在于为决策提供支持。
●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了偏差,应当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检查:它是指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以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1Z202043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偏差分析法。
⑴偏差的概念
在施工成本控制中,把施工成本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差异叫做施工成本偏差,即:
施工成本偏差=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1Z202043-1)
式中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实际单位成本(1Z202043-2)
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计划单位成本(1Z202043-3)
结果为正表示施工成本超支,结果为负表示施工成本节约,但是,必须特别指出,进度偏差对施工成本偏差分析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如果不加考虑就不能正确反映施工成本偏差的实际情况。如:某一阶段的施工成本超支,可能是由于进度超前导致的,也可能由于物价上涨导致。所以,必须引入进度偏差的概念。
进度偏差(Ⅰ)=已完工程实际时间-已完工程计划时间(1Z202043-4)
为了与施工成本偏差联系起来,进度偏差也可表示为:进度偏差(Ⅱ)=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1Z202043-5)
所谓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是指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在某一确定时间内所应完成的工程内容的计划施工成本,即: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拟完工程量(计划工程量)×计划单位成本(1Z202043-6)
进度偏差为正值,表示工期拖延;结果为负值表示工期提前。用公式(1Z202043-5)来表示进度偏差,其思路是可以接受的,而表达并不十分严格,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工期调整,还需将用施工成本差额表示的进度偏差转换为所需要的时间。
⑵偏差分析的方法
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横道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1)横道图法
用横道图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是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和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横道的长度与其金额成正比例。见图1Z202043-1。
横道图法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等优点,它能够准确表达出施工成本的绝对偏差,而且能一眼感受到偏差的严重性,但这种方法反映的信息量少,一般在项目的较高管理层应用。
2)表格法
表格法是进行偏差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项目编号、名称、各施工成本参数以及施工成本偏差数综合归纳入一张表格中,并且直接在表格中进行比较。由于各偏差参数都在表中列出,使得施工成本管理者能够综合地了解并处理这些数据。用表格法进行偏差分析具有如下优点:
●灵活、适用性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进行增减项;
●信息量大。可以反映偏差分析所需的资料,从而有利于施工成本控制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控制;
●表格处理可惜助于计算机,从而节约大量数据处理所需的人力,并大大提高速度。
图1Z202043-1横道图法的施工成本偏差分析
表1Z202043是用表格法进行偏差分析的例子。
施工成本偏差分析表 表1Z202043
3)曲线法
曲线法是用施工成本累计曲线(S形曲线)来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的一种方法。见图1Z202043-2。其中a表示施工成本实际值曲线,p表示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竖向距离表示施工成本偏差。
在用曲线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时,首先要确定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施工成本计划值曲线是与确定的进度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应考虑实际进度的影响,应当引入三条施工成本参数曲线,用p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曲线C,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曲线心和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曲线p(见图1Z202043-3)。图中曲线a与曲线b的竖向距离表示施工成本偏差,曲线b与曲线p的水平距离表示进度偏差:图1Z202043-3反映的偏差为累计偏差。用曲线法进行偏差分析同样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但这种方法很难直接用于定量分析,只能对定量分析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1Z202044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
施工成本分析,就是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从账簿、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
⑴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会计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做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它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有组织有系统的方法,来记录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然后据以提出一些用货币来反映的有关各种综合性经济指标的数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会计六要素指标,主要是通过会计来核算。至于其他指标,会计核算的记录中也是可以有所反映的,但在反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不用会计核算来反映。由于会计记录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它是施工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
⑵业务核算
业务核算是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核算制度,它包括原始记录和计算登记表,如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进度登记,质量登记,工效、定额计算登记,物资消耗定额记录,测试记录等等。业务核算的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会计和统计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不但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而且还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或尚在构思中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看是否可以做,是否有经济效果。它的特点是,对个别的经济业务进行单项核算。只是记载单一的事项,最多是略有整理或稍加归类,不求提供综合性、总括性指标。核算范围不太固定,方法也很灵活,不像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那样有一套特定的系统的方法。例如各种技术措施、新工艺等项目,可以核算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可以对准备采取措施的项目进行核算和审查,看是否有效果,值不值得采纳,随时都可以进行。业务核算的目的,在于迅速取得资料,在经济活动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⑶统计核算
统计核算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核算资料,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客观现状的大量数据,按统计方法加以系统整理,表明其规律性。它的计量尺度比会计宽,可以用货币计算,也可以用实物或劳动量计量。它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特有的方法,不仅能提供绝对数指标,还能提供相对数和平均数指标,可以计算当前的实际水平,确定变动速度,可以预测发展的趋势。统计除了主要研究大量的经济现象以外,也很重视个别先进事例与典型事例的研究。有时,为了使研究的对象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还把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或次要的枝节问题予以剔除;为了对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一定要求对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做出完整、全面、时序的反映。
1Z202045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⑴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基本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以此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影响目标完成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时,还应注意目标本身有无问题。如果目标本身出现问题,则应调整目标,重新正确评价实际工作的成绩。
●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行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确定分析对象,并计算出实际数与目标数的差异;
●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相关比率法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资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构成比率法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动态比率法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⑵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四种)
所谓综合成本,是指涉及多种生产要素,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成本费用,如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月(季)度成本、年度成本、竣工成本等。由于这些成本都是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而逐步形成的,与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上述成本的分析工作,无疑将促进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依据)是:预算成本来自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
由于施工项目包括很多分部分项工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进行成本分析。特别是一些工程量小、成本费用微不足道的零星工程。但是,对于那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则必须进行成本分析,而且要做到从开工到竣工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通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系统分析,可以基本上了解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表的格式见表1Z202045。
2)月(季)度成本分析
月(季)度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对于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施工项目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月(季)度成本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按照成本目标指定的方向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月(季)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季)的成本降低水平;通过累计实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累计的成本降低水平,预测实现项目成本目标的前景。
●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以及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加强成本管理,保证成本目标的落实。
●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该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应从控制支出着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与目标对比,分析产量、工期、质量、“三材”节约率、机械利用率等对成本的影响。
●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伪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分析其他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成本的影响。
3)年度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成本转入下一年度。而项目成本则以项目的寿命周期为结算期,要求从开工、竣工到保修期结束连续计算,最后结算出成本总量及其盈亏。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除进行月(季)度成本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因为通过年度成本的综合分析,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对项目成本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年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年度成本分析的内容,除了月(季)度成本分析的六个方面以外,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
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且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即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营效益(如资金调度、对外分包等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单位工程),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
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竣工成本分析;
●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讲评(九)
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讲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