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桩施工助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地基不仅是建筑质量的根基,同时还是建筑成本的重要消耗点,让建筑的地基部分既稳固又经济,同时还能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目标看似是无法实现的。而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开创的载体桩技术,却恰恰将质量、成本和环境效益三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不久前,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全国载体桩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交流会在京召开,载体桩这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引起了业内专家和建筑企业的高度关注。一位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代表告诉记者,载体桩技术如果能在全国推广,将对整个建筑行业产生巨大的震动。
降低成本就能赢得市场
北京万科紫台工程是京城的一个高档社区,从地表以上的部分看,这里的建筑似乎和其他的居住社区没什么区别,可地下的基础部分却大有奥妙。
这个小区的一期10栋高层住宅楼、两个地下车库全部应用了波森特的载体桩技术。它的载体桩径和平均桩长都小于一般的人工挖孔桩,砼用量和钢筋用量也远远低于人工挖孔桩,因此,载体桩部分的工程造价只有176000元,远远低于按照常规地基建造工艺348000元的造价,且载体桩的承载力毫不逊色于人工挖孔桩。
近几年,随着波森特载体桩专利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大型工程项目近千个,创造产值超过5亿元。其中最经典的范例当属北京北六环路,13个标段,23个跨路跨河桥,其桥头高填方地基处理采用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的扩顶复合地基专利技术,为国家节省投资25%左右。
打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载体桩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它改变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观念,选择下部层位稳定、土性较好的土层作为被加固土层,以桩端土体为研究对象,利用35KN的柱锤冲击成孔,对周围土体进行挤密加固,当沉管到设计标高后,对桩端进行连续填料、夯实操作,并用三击贯入度作为控制指标,再填以干硬性混凝土,使桩端以下深度为3米至5米、直径为2米至3米区域内的土体得到最有效的加固挤密,形成自内到外依次由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挤密土体组成的载体,然后再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或放入预应力管节而成。
采用载体桩技术,打桩工作结束后1个小时,就可以进行载荷测试,而普通打桩工法则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凝固、土体的恢复,国家规范28天后才可以进行测试。因此,这项工艺不仅操作简单,施工质量易控制,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施工中无需场地降水,减少了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工程成本。难怪这项技术会让业内人士惊呼,如果载体桩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将大大减少建筑的地基造价,全线降低国内的建筑成本,将在我国建筑业掀起一场不小的革命。
消纳建筑垃圾的梦想成真
采用波森特载体桩专利技术的建筑,其打桩过程同一般的工地不同。随着巨大的柱锤起起落落,地面出现了一个个状如脸盆的黑洞,砖块瓦砾混凝土渣被一股脑倾倒下去。如果不是公司此前已经有了北京北六环路、天津市水上国际村、山东聊城金泰大厦等近千个成功范例,很难想象,这种用建筑垃圾填充的桩基比通常用混凝土填充的桩基承载力要高出20%到30%。
建筑垃圾处理一直是困扰建筑业的一个难题,如何妥善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如何既不污染环境又能创造效益?此前曾有个别建筑工程被媒体曝光,由于地下填埋垃圾,造成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整座建筑的质量安全。但经过特殊的夯实、挤密处理,载体桩技术却能够让垃圾变废为宝,既在地下找到了安身之所,又降低了填充料的成本,还保证了质量和稳定性。
迄今为止,载体桩技术已经在全国累计消纳各类建筑垃圾数十万立方米,在全部项目计划落实后,公司计划平均每年消纳建筑垃圾10万立方米。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在全国载体桩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交流会书面讲话中指出,载体桩技术是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典范,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先进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事实证明,载体桩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施工速度,还能消纳大量建筑垃圾,施工过程无污染、低噪声,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至今为止,载体桩技术已在全国140个城市的建筑、铁路、公路、电力、煤碳、石油、石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也为消纳建筑垃圾、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一篇: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及迁移性分析
下一篇:透析工程项目管理七种模式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