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程管理注重环境保护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是国务院同意于1992年成立的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和建管结合的模式,经营管理并依托已建成的乌江渡水电站(63万千瓦)和东风水电站(51千瓦)作为母体电站,开发建设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河段的洪家渡(60万千瓦)、索风营(60万千瓦)、构皮滩(300万千瓦)、思林(100万千瓦)、沙沱(100万千瓦)5个梯级电站和乌江渡扩建工程(62万千瓦)。为加快乌江流域水电开发,原国家电力公司、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按现代企业制度对乌江水电开发公司进行改制,成立了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明确产权比例为:国家电力公司占51%,贵州省占49%。改制给公司增加了生机和活力,从而掀开了乌江水电开发的新篇章。2002年12月,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精神,国家计委下文将原国家电力公司51%股权划给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近年来,公司将目标定位在“开发”上,明确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发展思路,提出向管理要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工程造价,降低筹融资成本,在“挤”字上下功夫,挤出资本金加快水电开发,使公司运作走向良性循环,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发展步伐大大加快,成功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滚动开发的新路子,为我国流域滚动开发积累了成功经验。
公司改制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全面铺开,2000年11月8日,公司率先开工了乌江梯级龙头电站洪家渡、乌江渡扩建工程,拉开了“西电东送”工程的序幕;2002年,索风营工程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截流的目标,为公司在十五期间建设三个六十万级电站奠定了基础;2003年11月8日,装机300万千瓦的构皮滩电站正式开工,拉开了贵州第二批“西电东送”工程的序幕,形成了一个流域公司同时开发建设4个大型水电站的良好态势。2003年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提前实现了双机投产;2004年7月,洪家渡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营,并将在年内实现一年三投;索风营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各项工作正按2005年、2009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顺利推进。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思林水电站、沙沱水电站和乌江支流清水河流域的水电开发的前期工作,计划分别在2005年、2006年正式开工建设。
水电流域开发的体制,给乌江水电全面开发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公司以建成的乌江渡和东风电站作为母体电站,以母体电站的收益和部分折旧作为新项目的资本金进行滚动开发,在开发期间,股东方承诺全部投资收益用于滚动开发,从而解决了水电开发所需的资本金不足问题。随着新建机组投产,形成“滚雪球”效应,推动了水电开发进程。
公司将进一步抓住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电力体制改革三个机遇,实施乌江干流开发与其他流域开发、水电发展与火电发展、电力开发与综合产业发展三个并举的新思路,争取到2011年完成贵州境内乌江干流梯级开发的任务,总装机容量达到850万千瓦,力争到2015年总装机达1000万千瓦以上,并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电力上下游产品,形成煤、电、铝配套的产业链,把乌江流域建成南方重要的水电基地和能源基地,争取在十年左右时间把公司建成一个以水电为主、综合发展,实力雄厚、管理精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企业,为西电东送和富民兴黔的宏伟事业作出贡献。
2、乌江水电建设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
多年来,公司在水电建设管理中,坚持业主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建设管理原则,发挥业主服务、协调、督促、管理的主导职能,推行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加强设计、施工、管理、筹资“四个优化”工作,使各建设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安全、技术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控制,实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管理模式。
2.1 管理目标
以不断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作为基础,使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得到良好的平衡和控制,最终实现工程达标投产、建一流水电工程、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目标。
2.2 管理理念
“四位一体”的管理理念,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四方结合为有机的整体,相互团结、密切合作、各负其责,形成一个极具向心力的集体,使工程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推进。这一理念是公司在多年水电建设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并成功应用于各在建工程的工程管理理念,它保证了公司各在建项目进展顺利,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处于可控状态。“四位一体” 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如下:
2.2.1 设计是龙头:设计工作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投资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设计单位从勘测、预可研、可研、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到施工设计等阶段,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工作,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们正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了设计的龙头作用,使其能够做好设计优化和现场设代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设计成果。
2.2.2 施工是主体:施工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实施者,是实现工程管理目标的具体保证,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我们为施工单位创造和提供了一切可能条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解决施工中的困难,使其以更大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态度投入工程建设。
2.2.3 监理是指挥:监理单位是工程的具体管理单位和控制单位,指挥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中贯彻实施业主要求和设计思路。业主和设计单位一般情况下不直接指挥施工,以免造成多重指挥的混乱局面。
2.2.4 业主是服务:业主单位按照“服务、协调、督促、管理”的八字方针,把搞好工程建设服务作为第一任务,为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施工条件,将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2.3 工程管理模式
公司各项目的工程管理模式实行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
2.3.1 业主负责制
业主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实行全面管理,业主的项目管理人员少而精,集中精力研究工程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预测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与参建单位一起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3.2 工程监理制
公司充分利用监理的优势,将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和现场协调管理委托监理单位执行,减少业主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形成了“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即业主只配置必要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宏观管理,而监理单位则建立以监理工程师负责的监理体系,设置了完善的管理部门和专业齐全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行微观管理和控制。公司通过签定合同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监理单位的职责、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考核等做了相应规定,充分发挥监理的职能,规范监理工作的管理。
2.3.3 招标投标制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招标工作组织机构和体系,在招标职责范围上实行分级、分层管理。成立建设工程招标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重大招标计划和政策研究,对招标工作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制订了相应规章制度,使招投标工作程序制度化和规范化;公司和项目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对招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并由省公证处对招投标进行全过程公证。
2.3.4 合同管理制
经过严格的招标投标,确定中标单位后, 在合同签订前在公司实行内部会签制度,工程、财务、审计、计划等部门层层把关,对合同条款分块负责,尽量减小合同漏洞,为后期的合同顺利执行创造条件。合同一旦签定后,合同双方就严格按照有关条款执行。
3、安全优质高速建设、有效控制投资
乌江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按安全、优质、高速建设,有效控制投资的工作要求,通过对安全、质量、技术、进度、投资等五个方面有效控制,全面实现各项工程建设目标。五项控制是一有机整体,其中质量、安全是前提,进度是关键,技术是基础,做好这四点,在严谨的管理制度约束下就能实现有效的投资控制。
3.1 技术控制
技术控制是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基础,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它包括设计、施工优化,新材料、新工艺采用,先进管理工具应用等。公司始终坚持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现实条件、建设要求及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及时提出优化建议,组织有以院士、国内知名专家为主的咨询专家组对重大问题咨询把关,对重大问题专题研究论证,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工期最短、投资最优。如洪家渡电站的大坝、厂房优化、泄洪系统布置优化、料场优化;索风营厂房布置优化、大坝优化;构皮滩导流优化等。使各工程布置更合理、施工难度降低、质量更有保证、工期大大缩短。据不完全统计,因设计优化,几个工程减少工程静态直接投资已近12亿元,且已完工程项目均达优良,无工程安全隐患。
通过引进、开发、论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工作,如:高面板堆石坝等宽连续窄趾板技术、冲击式振动碾压技术、离子乳化沥青垫层料保护、板梁结构新型机墩、钢-混凝土结构新型厂房、磷矿渣的应用研究、纤维喷砼应用研究、钢纤维砼应用研究、异型铜止水一次冲压成型、自钻式锚杆技术(含预应力)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有力地促进了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强了对工程问题的预见和及时处理,提高了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
3.2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公司各电源建设项目均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其成员包含设计、监理、承包商、建设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制定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办法,通过坚持召开质量专题会、分析会,对设计、监理、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提出下一步的整改意见和处理措施、方案。并要求承包人落实“三检制”,重要工序监理旁站制,坚持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参建四方现场验收制度,以及建立现场中心实验室,对工程施工材料进行检测,从源头严把质量关。
3.3 安全管理
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通过明确各项目建设安全目标,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参建各方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实现闭环管理。公司注重了安全措施的投入,注重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公司安、环、建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至今,公司各工程项目均实现人身死亡和重大事故“零事故”目标。
3.4 进度控制
公司对进度控制实行系统管理,采用先进的工程软件仔细安排网络进度计划,以工程总进度计划为主线,统筹安排各单项工程,协调好资源配置,处理好各标段施工干扰,对关键线路上的实行周、日进度检查考核,制定了控制性节点工期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工程建设各方生产积极性,每个工程均较计划工期有不同程度提前。
3.5 投资控制
合同管理、投资控制要求严格、准确、高效。每一个工程都涉及到成百上千的合同,公司建立了一整套严谨的管理制度,采用分级管理,并有效的利用工程管理系统,使每一个合同从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变更、索赔、支付到决算的申报、审核、批准等诸环节,均按管理要求由被授权人完成,有效的控制了工程投资。公司通过“设计、施工、管理、筹资”四个优化,使工程投资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公司水电工程的平均造价可控制在5200元/千瓦时以内,极大地增强了电站投产后的市场竞争力。
4、移民安置
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移民的切身利益,具有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影响因素多的特点。移民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库区社会的稳定,也直接关系到电站工程能否顺利建设和水电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公司高度重视移民工作,把妥善安置移民作为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以对移民负责的态度,主动配合地方各级政府做好移民工作,认真落实和及时拨付补偿资金,绝不以牺牲移民利益为代价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按照国家“政府负责、投资包干、业主参与、移民监理”的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体制,积极配合电站设计单位和地方政府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和补偿投资概算,对移民的损失(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社会关系重建的成本等)进行科学的判断,合理计算移民补偿投资;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尽可能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和移民群众的积极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创造水电工程良好的建设环境。
公司在建设的几个水电站,搬迁移民共达67673人,在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地方政府及移民部门积极努力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比较顺利,保证了各电站按计划正常施工。
5、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
水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方面水电工程建设带动繁荣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水电工程的建设也不可避免的要对当地自然环境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过程的弃碴、弃水等在施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水库形成后由于水流流态的改变一定时期内对水生生物的造成影响等。
公司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坚决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在工程设计阶段均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通过有关主管单位的审查,准予实施,做到了环保、水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各工程在组织施工的过程中,认真落实环保、水保政策,严格按照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方案和措施组织实施,一边组织工程施工,一边实施绿化环保,做到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已经竣工的单项工程,与其对应的环保设施都投入使用,整个工程已竣工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也同时投入使用。达到了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
针对乌江流域坡地多、坡长大,降雨集中、强度大,降雨时地表径流汇流时间短,流速快,以及流域内土质多样,土层浅薄,涵养水分能力差的特点,公司在库区流域开展“长治工程”、“长防林建设”等,加大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坡改梯、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保证了水土保持。同时,公司按照“建好一座电站,留下一个风景”的目标,积极开展已建电站施工区域植被恢复,电站厂区和坝区绿化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经济社会效益和对环境的改善
目前,公司已建电站有乌江渡、东风水电站,洪家渡电站首台机组已投入运行,对保障贵州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对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6.1 发电经济和社会效益
乌江渡、东风电站分别于1982年和1996年建成投产发电,截止2003年底已分别累计完成发电量610亿千瓦时和150亿千瓦时,公司总资产已达101亿元。改制5年来,共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18亿元,实现利润11.06亿元,利税总额达18.29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平均达113%,所有者权益达25.9亿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电站周边地区和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同时为国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施“西电东送”的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4月,乌江流域龙头电站洪家渡水库下闸蓄水,与乌江渡、东风水库,以及引子渡、普定、红枫水库一起初步形成了乌江流域体系梯级水库群,通过对水库群泄洪水量、水位和时间的科学调度和有效控制,更加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充分体现了流域水库群控制洪水的优势作用。
贵州乌江流域内的居民以农业经济作为主要的生活基础,在山区地带,有效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农业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电站建设,除了发电带来的效益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站所在地的交通和供电情况,对当地居民经济结构形式多样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旅游、饮食、养殖、航运迅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乌江流域梯级电站与流域内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将构成贵州特有的原始、古朴、神秘的风景画卷,必将促进贵州省旅游业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不断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6.2 防洪
乌江渡、东风大坝的兴建,形成梯级水库调度,对天然洪水的拦蓄和调节作用有为突出。对于洪水削峰错峰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于洪水灾害的控制更强,极大避免乌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发生可能。如1991年,乌江渡发生了入库洪峰流量12600m3/s的稀遇洪水,通过乌江渡水库削峰错峰的调节作用,最大下泄流量控制在9570m3/s,平均削减下泄流量3460m3/s,最大削减流量6710 m3/s,将洪水灾害控制到最小限度,有效的保护了下游乌江镇、川黔公路桥和铁路桥的安全。
同时,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通过乌江流域水库的削峰错峰作用可以缓解长江的防洪压力。1998年,长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乌江流域通过东风水库和乌江渡水库的科学调度,在严格遵循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将库水位拦蓄到接近正常蓄水位运行,采取削峰错峰措施有力地配合了长江中下游的抗洪抢险斗争,缓减了长江的防洪压力,减少了洪灾损失。
6.3水库诱发地震
为了监测分析水库诱发地震,公司分别在乌江渡、东风建设了地震监测台,从观测资料看(水库建成前后对比),蓄水后的地震活动年均频次较蓄水前有所提高,但年均释放能量大体处于正常波动范围,震级基本均小于ML3级(有的可能是爆破影响),水库诱发地震烈度小于基本烈度,对大坝安全威胁小。可以预测,今后地震活动仍将保持在微弱活动水平,不大可能因库水位变化而突然增加。
为了更好地作好乌江流域梯级水库群诱发地震监测工作,公司将在整个乌江流域七个梯级水库建设总共34个地震监测台的卫星通信自动监测网,更好的监测和研究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目前,一期工程包含的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四个上游水库的16个监测网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7、结语
经过乌江水电工程的熏陶和磨炼,公司在乌江干流的水电开发中创立了建设管理的理念“四位一体”、创建了新的管理模式,在三控制中实行“四个优化”,保证了水电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坚持在水电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坚持水电建设与环境生态建设同步,在实现水电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我们的工作仅仅是初步的,作为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公司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着眼于未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以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保护河流生命与资源开发工作结合起来,我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电站带来的不同问题具体地制定每座电站建设带来的生态问题,更要站在流域开发的整体角度来考虑由此而产生的新问题。我们去努力去探索、实践和发展,促进水电建设事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把项目建设管理再向前推进一步,为“西电东送”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项目管理辅导资料:了解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主要内容
下一篇:建筑工程中的索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