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辅导:建设项目的前期审计
建设项目前期审计在实践中的主要作法
(一)以投资估算。市场预测、经济效益评价为重点,多角度进行审查
1.投资估(概)算。投资估(概)算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它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是决定项目是否建设、银行是否贷款的依据,对此进行严格审查也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建设项目投资估(概)算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审查时既要考虑防止漏项、低估,排除“钓鱼项目”,又要考虑防止提高标准。宽打窄用。
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项目前期往往存在以下两种倾向:在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投资估算中,内容漏列、取费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在初步设计概算中又提高标准,增列费用,使投资估 (概)算不够准确、合理,有的项目设计概算超出可研投资估算,并且超出的幅度较大。按照建设程序规定,项目设计概算超过可研投资估算10%以上,须重新报批可研报告。因此,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要严格坚持各阶段目标相互制约、前者控制后者的原则,对于设计概算超可研估算较大的项目,要及时组织对项目进行重新评价,必要时需重作可研报告。这样既可以重新检验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也为项目事后评价提供对比依据。
2.市场预测。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选项、立项的前提条件,必须分析透彻,预测准确。市场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和销售价格的基础。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许多项目市场研究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评价的质量。高质量的项目评价,要有高质量的技术、经济和市场信息的支持。市场问题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对此应进行反复审查。对预测的产品销售价格,要审查其依据是否充分,对有疑点的要进行核实。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尤其要注重产品市场需求情况的审查。
3.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进行建设项目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任务是在市场、资源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数据和资金规划,对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科学论证,为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保证经济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严肃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切忌为“可行”而“研究”,把评价作为争投资、争项目、列计划的“通行证”。因此,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的审查时,要重点审查基础数据是否客观以及评价方法是否规范。
技术数据比较明显可辨,而经济数据由于掺入了人为因素,就使数据带有主观随意性,并且由于评价过程的连续性,一个基础数据的错误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严重失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对基础数据的审查就应格外细心。
(二)从技术改造项目的特点着眼,深入进行分析审查技术改造是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以增量带动存量。增量所以能带动存量发挥更大作用,是因为一个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并不是指所有环节全部落后,往往是关键环节明显落后。这样,用相对较少的资金引入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解决生产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使企业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消除“瓶颈效应”。技术改造项目与新建项目不同。新建项目所发生的费用、收益都可归于项目;而技改项目的费用和收益既涉及到新投资部分,又涉及到原有基础部分。因此,对技改项目的评价就有其自身的特点,审查这类项目除了进行一般的审查内容外,应更加注重对技改项目自身特点方面的审查。某单位在对一个技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仍然采用新建项目的评价方法,把技术改造后的销售收入全部计入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而没有扣除不进行技术改造时的销售收入。因为原生产线不进行技术改造还可维持生产,仍是有收益的,这部分收益应该从改造后的收益中扣除。同时,该项目建设期的停产或减产损失也没得到体现。因此,审计建议对该项目的评价要采用“有无对比法”,以增量指标作为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依据。
技改项目评价的另一突出问题就是忽视新增流动资金。技术改造可引起生产能力的提高,继而造成流动资金必须追加。一个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流动资金投资,“单打一”的投资方式形不成项目的整体效益。在对技改项目进行审查时发现,新增流动资金往任被忽视。
(三)对中外合资项目严格把关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较短,创办中外合资项目的经验还不多,为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中方合营者的失误,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外合资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中外合资项目的评价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对合资项目的前期审计要始终严格把关,维护中方利益。
强化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几点思
考建设项目前期审计的作法在实践中还处于探索过程,需进一步深化。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与投资额、生产费用、销售量、产品价格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只能指出项目评价指标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却不能反映项目的风险程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主要是对项目未来的收益进行评价,由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对未来的评价是有一定风险的。风险分析是建设项目评价的客观要求,而目前的建设项目评价却很少考虑风险分析。
特别是对那些不确定性大、随机因素多的项目来说,不进行风险分析就相当于只对某一种特定情况作出分析,就此进行投资决策是不全面的。因此,在建设项目前期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和经验,努力创造条件,为开展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有条件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依据,减少投资失误,提高投资效益。
(二)对中外合资项目要突出关键环节的审查中外合资项目由于有外商股东,因此经济效益的体现比国内一般企业复杂得多再加上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较短,涉外办企业的经验还不多。因此,强化中外合资项目的前期审计,并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这是十分必要的。
外商到中国境内投资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利,其获利的途径主要是:第一,经销中外合资企业产品,从中获和第二,代购机器设备和原辅材料,从中获利;第三,从技术转让中获利;第四,从合资企业分利或股份升值中获利第五,从中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中获利。如果外商完全寄希望于合资企业,即从中外合资企业分利是其唯一获利可能的话,该合资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就是各股东的效益,也是中方合资者的效益,这种情况下的中方合营者风险较小。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外商往往把精力放在创办前谈判技术转让、机器设备和原辅材料的购买;开业后又热衷于合资企业产品的经销。因此,对中外合资项目的审查,尤其要突出以下两个关键环节的审查。
1.设备、原辅材料的审查。这是把好“进口”关。中国境内的原辅材料及设备,或者质量差,或者外方合营者有意不用而百般挑剔,逼着合资企业请其代购原辅材料或设备。由外方合营者代购的设备乃至原辅材料,有的即使不是外方合营者所产,也要由外方合营者结算,因为倘不如此,外方合营者就失去了从中牟利的机会。所以,在设备和原辅材料的购入上委托外方合营者,无疑给外方合营者更多的赚钱机会。对这一问题应进行具体分析,严格审查。
2.产品销售渠道的审查,这是把好“出口”关。在合资项目中,不能简单地把外商包销产品看成是利益保证的前提。外方合营者往往巧妙地利用合资企业不得不依靠外商投资者这一事实,极力压低合资企业产品价格,牟取暴利。尤其是当外方合营者股份少于中方合营者,代办机器设备、技术转让已经几乎赚够“本”了。所以,国际市场上好卖时,就积极参与销售国际市场上不景气时,则一走了之。而中方合营者则完全依赖合资企业。因此,在销售渠道问题上应深刻分析,扭转被动局面,确保中方合资者的投资效益。
(三)要进行多方案比选科学的决策关键在于对多方案的分析、比较与评价。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明确指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进行各项主要经济和技术(如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方式以及资金筹措等)决策时,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方案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方案进行经济计算,结合其他因素详细论证比较,作出抉择。目前,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单方案决策的。建议在项目评价时要坚持两个以上方案供比较选择,实行差额决策。
上一篇:项目经理如何做好施工部署
下一篇:项目管理辅导: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