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筑企业设备集中租赁作用与效益分析
对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来说,在管理体制上较多地采用了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容易使施工设备从属于施工企业,由于管理过程中实施了较多的行政干预,往往重视的是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而忽视其价值形态的管理,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改革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将大中型设备集中管理,建立设备租赁公司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实施项目体成本考核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本文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下属的设备大户——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CC)为例,谈谈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实行主要设备集中租赁管理的作用与效果。
1、传统设备管理体制的弊端
(1)体制上的多级管理,造成设备管理环节太多,制度执行和贯彻不力,公司对设备的宏观调控与平衡能力减弱。
以SMCC为例,公司拥有包括进口600t履带起重机、300t履带起重机、600t。m内爬塔机、进口盾构机、成槽机在内的特大型施工设备,整个设备资产原值超过2亿元。公司目前的设备管理也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管理体制,主要设备均配置给各分公司。
三级管理造成管理线条延伸太长,环节过多。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人员主要对项目经理负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赶工程进度而硬拼设备的现象,使设备过度使用,缺乏必要的保养与维护。而分公司设备部门主要对分公司经理负责,对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比较重视,较多地服从于分公司的项目效益,对设备的经济技术分析不多。对于公司的有关管理制度,在执行时难免大打折扣。
再者,由于各分公司是经济相对独立的,其经济立场各不一样,在大型设备或配件需要由公司统一调控和平衡时,各方利益不均,很难达到意见统一,无形中削弱了公司对机械设备的整体控制与管理的能力。
(2)机械设备配属给各分公司,机械设备所创造的效益混合在施工项目的效益内,维持设备正常管理与维护的资金得不到有效保证。
在某些基层领导的眼中,设备只是为施工项目体提供服务,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所创造的效益是本单位左口袋的钱掏往右口袋的问题,没有必要明显划分开。有时为照顾项目经理的积极性,还会压缩一部分机械使用费,让项目体“创造”更多的利润。这样一来,设备的正常维修基金与配件费用经常被压缩或占用,设备管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设备管理部门想抓好设备的维修也很困难。
(3)设备管理人员的收入和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是一个以专业技术管理为基础,包括经济管理与人员组织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要求既懂技术又熟悉经济和人事组织协调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管理。而要培养一名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需要较长的时间、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良好的激励机制来保证。
在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下,在以建筑施工为主业的建筑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地位不高,收入也无法与施工管理人员相比。大量的设备日常维护、修理工作都是默默无 闻的,他们必须为前方施工项目体提供设备保障。这样的工作状态,很难产生吸引力。
另外,由于大量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施工前方管理人员缺口很大,分公司往往会安排一批设备管理人员到现场加强管理,从收入角度来看,项目体对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原来岗位,加剧了设备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也使得设备管理的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
2、设备管理趋势
改革原有设备管理体制,将主要大型设备集中租赁管理,是解决设备管理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实施设备集中租赁管理制度,改变原来那种以行政建制为单位,各单位自带设备组织施工生产的不合理做法,使企业必须以工程项目为基点组织施工生产,并以工程项目成本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自独立的经济核算体系。项目体以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为基础,以完成特定项目为目标,所以项目体不可能长期占有大量的机械设备,对施工中所需要的设备最好采用租赁的形式,这就要求建立较完善的企业内外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以SMCC为例,如果建立机械设备分公司,将大型主要设备从各分公司剥离出来,集中起来统一对内外租赁。设备租赁由机械设备分公司与各施工分公司或项目体签订合同,发生经济行为。设备管理由单纯的专业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实行一级管理,减少了管理环节,使管理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都具有第一手资料,有利于 降低消耗、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设备使用和管理水平。
由于机械设备分公司在企业中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设备作为其资产的经营对象,必须重视设备的修理与维护,他们会更加注重设备的保值增值、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市场经济杠杆的自然调节下,设备管理水平将会直接从经济利益中反映出来,也会促使设备管理人员去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真正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逐步使设备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良好的设备管理,能消除设备事故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较好的经济效益下,设备管理人员的收入会有一定提高,管理队伍能相对稳定,原有设备管理体制下出现的种种弊端就会得到较好解决。
3、实行设备集中租赁管理的效益分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设备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和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生产条件多变等特点,只有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才能够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才能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首先,设备实行集中租赁管理后,可进一步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管理,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
其次,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可对设备实行合理的调配与调度,加强宏观控制能力,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可减少重复配置和设备闲置,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能。
第三,可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配件消耗,减少修理费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
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损失,如造成设备事故和质量损失、停机损失、设备寿命缩短损失、施工超期赔偿损失等,可见维修不善带来的损失犹如冰山一样,维修费只是浮在水面的一角。尤其是进口设备,零部件的费用更高而且进口周期较长。设备运转一定的时间后还要进行大修,大修费在设备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设备管理得好,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寿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可进一步统一各分公司管理队伍,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修理车间和仓库的数量,合理配置资源。以SMCC 为例,目前的情况是,3个大的分公司各自有一个修理车间和设备材料仓库,管理人员与维修人员。如果统一租赁管理,可以统一设立修理车间,仓库,统一管理人员和维修工人,进行标准化管理,各分公司配置部分修理工人在项目体进行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即可,资源配置显得更加合理,成本节约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机械设备分公司(或设备租赁公司)可广泛联系设备对外租赁业务,走向社会,避免大型设备的闲置。鉴于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具有严格、规范、标准等特点,加上较强的技术支持,如果能加强服务意识,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事实上,企业内外的租赁市场如不能进一步发展,就很难深化建筑企业的改革和真正推行项目成本管理,因此组建真正意义上的设备租赁公司是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如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组建自己的设备租赁分公司的同时,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多种经济形式,通过产权划转、托管、租赁、单机承包、融资和入股、职工持股等形式搞活经营管理机制,就能进一步激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设备管理的发展,为深化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体制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浅谈水利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管理
下一篇:看得见的开发管理方法——缺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