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二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施工管理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加筋挡土墙施工质量控制(二)

  2.2.4拉筋带铺设

  1)拉筋带的选用。拉筋带应采用CAT30020C钢塑复合拉筋带,筋带表面应有粗糙花纹,单根破断拉力不小于9KN,破断延伸率不大于2%,每吨长度约12000m.产品应附有厂家的送检报告,其破断拉力和延伸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该产品应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其抗老化性能应经过国家法定的检测单位检测并有检测报告。

  拉筋带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必须符合设计标准。

  2)拉筋带下料。应根据包装规格及整个工点的各断面拉筋设计长度统筹提前安排,合理下料,避免边铺边下料,以免造成加筋材料的浪费或人为随意性造成尺寸误差。

  筋带的铺设采用一根筋带穿过穿筋孔分成等长两股的形式,因此每根筋带的下料长度应为该结点处筋带的设计长度乘2再加上300~500mm富余(作为拉筋穿过孔时所占长度)。

  3)拉筋带铺设。筋带应按设计的长度和根数铺设在有3%横向侧坡的平整压实填土上(使筋带端比前端高5~10cm)。筋带应拉直、拉紧、不得有卷曲、扭结。筋带应尽量垂直于墙面并呈扇型、辐射状均匀敞开,并尽量分布均匀,应有至少2/3的长度不重叠。

  加筋带铺设时,边铺边用填料固定其铺设位置。先用填料在筋带的中后部成若干纵列压住加筋材料,填料的多少和疏密以足以能固定住筋带的位置为宜,再逐根检查,确保拉直、拉紧,然后按设计摊铺填料。

  每层筋带铺设后都要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内容包括筋带铺设的长度、根数、均匀程度、平整度、连接方式、与面板连接处的松紧情况等。

  2.2.5填料摊铺

  1)填料的采集。加筋体填料应在土体各项性能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ф>35o)的采集场采集,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对准备采集的填料进行土工试验,以保证其内磨擦角、比重等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填料应级配均匀,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且最大粒径块体的总含量不得大于15%.

  2)填料的摊铺。填料可采用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摊铺。当采用机械摊铺筋料时,必须辅以人工作业。人工作业就是用人工就近将填料搬运和摊铺在拉筋带上。当用推土机摊铺填料时,拉筋带上的填料覆盖厚度不小于20cm.未压实的加筋体,一般不允许运输车辆在上面行驶;若需临时行驶,则填料厚度不得小于30cm,同时其车速不得大于5km/h,并不准急刹车,以免造成拉筋带的错位。

  填料的每层摊铺厚度可根据填料种类,压实机具等确定,并不得大于30cm.

  2.2.6碾压

  压路机应选用振动式压路机或光轮压路机,严禁用单足碾。距面板1.0mm范围内及拐角处严禁用重型机械碾压,宜用5t以下压路机或振动夯等轻型机械压实。

  填料碾压时应先从筋带长度的二分之一处开始,向筋带尾部碾压,然后再从二分之一处向墙边碾压。碾压时压路机运行方向宜垂直于筋带,且下一次碾压的轮迹与上一次碾压轮迹重叠的宽度应不小于轮进的1/3.第一遍宜慢慢轻压,以免拥土将筋带推起或错位,第二遍以后可稍快并重压。每次应碾压整个横向碾压范围内,再进行下一遍碾压,碾压的遍数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压路机不得在未经压实的填料上急剧改变运行方向和急刹车。

  加筋体每层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度检查。检测点数按每500m2或每50m长工程段不少于3个点为宜。检测点应相互错开,随机选定,面板后1米范围内至少有1个检测点(每500m2或每50m长)。压实度要求为:距面板1.0米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小于90%,其余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小于95%.

  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拉筋带在运输、保管、加工中应尽量防止阳光照射,筋带铺设时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及时用填料覆盖,施工时暴露总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3.2基础和墙体及压顶应按10米左右分段,分段处缝宽20mm,用沥青木丝板嵌满缝。每一分段基础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3面板排水缝处应挂贴滤水土工布(规格为300g/m2),在条形基础上应向墙内平铺至少50mm并随面板升高而逐渐向上挂贴,挂贴时一定要紧贴面板。

  3.4加筋体后的回填料与加筋体同步进行,压实度不低于95%.

  3.5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遇到降雨天气应采取适当措施将水迅速排走或将施工现场进行遮盖。

  3.6各道工序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施工的验收记录。(考试考试网编辑整理)




上一篇: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一)
下一篇:加筋挡土墙施工质量控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