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渗漏修缮工程
2.1.1本章适用于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渗漏修缮工程。
2.1.2屋面渗漏修缮工程应根据房屋防水等级、使用要求、渗漏现象及部位,查清渗漏原因,找准漏点,制定修缮方案。
2.1.3渗漏修缮工程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2.1.3.1清除基层酥松、起砂及凸起物,表面平整、牢固、密实,基层干燥。
2.1.3.2基层与伸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变形缝、天窗壁、烟囱、管道等)的连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檐口、天沟、水落口等),均应做成圆弧。内排水的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呈凹坑。
2.1.3.3刚性防水屋面结构层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板端应修整、清理,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缝,缝内设置背衬材料并嵌填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2.1.4修缮屋面保温层宜采用自然晾晒或加热烘烤干燥。原保温层需铲除重做时,基层应清理干净、平整、干燥。铺设保温层应平整,留出排水坡度。
2.1.5选用的防水材料,其材性应与原防水层相容,耐用年限应相匹配,可采用多种防水材料复合使用。
2.1.6雨期修缮施工应做好防雨遮盖和排水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2.1.7修缮工程施工应严格按工艺程序进行,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2卷材防水屋面
2.2.1卷材屋面渗漏修缮施工,应先检查并确定防水层平面、立面卷材面产生的·裂缝、空鼓、流淌、翘边、龟裂、断离、张口及破损的范围;检查并找准檐口、天沟、女儿墙、屋脊、水落口、变形缝、阴阳角(转角)、伸出屋面管道
等防水层泛水构造渗漏的现象、原因和位置。
2.2.2选用材料应依据屋面防水设防要求、建筑结构特点、渗漏部位及施工条件,宜按附录A的要求采用相适应的、具有良好材质的材料。
2.2.3修缮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完好及已完成部位防水层采取保护措施,严禁损伤防水层。
2.2.4卷材防水层开裂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2.4.1有规则裂缝,宜在缝内嵌填密封材料,缝上单边点粘宽度不应小于100mm卷材隔离层,面层应用宽度大于300mm卷材铺贴覆盖,其与原防水层有效粘结宽度不应小于100mm。嵌填密封材料前,应先清除缝内杂物及裂缝两侧面层浮灰,并喷、涂基层处理剂。
采用密封材料维修裂缝,应清除裂缝宽50mm范围卷材,沿缝剔成宽20~40mm,深为宽度的0.5~0.7倍的缝槽,清理干净后喷、涂基层处理剂并设置背衬材料,缝内嵌填密封材料且超出缝两侧不应小于30mm,高出屋面不应小于3mm,表面应呈弧形。
采用防水涂料维修裂缝,应沿裂缝清理面层浮灰、杂物,铺设两层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宜在裂缝与防水层之间设置宽度为100mm隔离层,接缝处应用涂料多遍涂刷封严。
2.2.4.2无规则裂缝,宜沿裂缝铺贴宽度不应小于250mm卷材或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维修前,应将裂缝处面层浮灰和杂物清除干净,满粘满涂,贴实封严。
2.2.5卷材防水层起鼓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2.5.1直径小于或等于300nm的鼓泡维修,可采用割破鼓泡或钻眼的方法,排出泡内气体,使卷材复平。在鼓泡范围面层上部铺贴一层卷材或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涂膜防水层,其外露边缘应封严。
2.2.5.2直径在30mm以上的鼓泡维修,可按斜十字形将鼓泡切割,翻开凉干,清除原有胶粘材料,将切割翻开部分的防水层卷材重新分片按屋面流水方向粘贴,并在面上增铺贴一层卷材(其边长应比开刀范围大100mm),将切割翻开部分卷材的上片压贴,粘牢封严。
如采取割除起鼓部位卷材重新铺贴卷材时,应分片与周边搭接密实,并在面上增铺贴一层卷材(大于割除范围四边100mm),粘牢贴实。
2.2.6防水层流淌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2.6.1防水层出现大面积的折皱、卷材拉开脱空、搭接错动,应将折皱、脱空卷材切除,修整找平层,用耐热性相适应的卷材维修。卷材铺贴宜垂直屋脊,避免卷材短边搭接。
2.2.6.2卷材脱空、耸肩部位,应切开脱空卷材,清除原有胶粘材料及杂物、将切开的下部卷材重新粘贴,增铺一层卷材压盖下部卷材,将上部卷材覆盖,与新铺卷材搭接不应小于150mm,压实封严。
2.2.6.3卷材折皱、成团部位,应切除折皱、成团卷材,清除原有胶粘材料及基层污物。应用卷材重新铺贴并压人原防水层卷材150mm,搭接处应压实封严。
2.2.7防水层出现龟裂、收缩、腐烂、发脆等现象,应铲除破损部分卷材,、清理面层后,用卷材补贴治理。卷材搭接外露边缘应用胶粘剂或密封材料抹成斜面,压实封严。
2.2.8天沟、檐沟、泛水部位卷材开裂维修,应清除破损卷材及胶结材料,在裂缝内嵌填密封材料,缝上铺设卷材附加层或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附加层,面层贴盖的卷材应封严。
2.2.9女儿墙、山墙等高出屋面结构与屋面基层的连接处卷材开裂,应将裂缝处清理干净,缝内嵌填密封材料,上面铺贴卷材或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涂膜防水层并压人立面卷材下面,封严搭接缝。
2.2.9.1砖墙泛水处收头卷材张口、脱落,应清除原有胶粘材料及密封材料,重新贴实卷材,卷材收头压人凹槽内固定,上部覆盖一层卷材并将卷材收头压人凹糟内固定密封。
压顶砂浆开裂、剥落,应剔除后铺设1:2.5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重做防水处理;
采用预制混凝土压顶时,应将收头卷材铺设在压顶下,并做好防水处理。
2.2.9.2混凝土墙体泛水处/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收头卷材张口、脱落,应将卷材收头端部裁齐,用压条钉压固定,密封材料封严。
2.2.10水落口防水构造渗漏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0.1水落口上部墙体卷材收头处张口、脱落,应按本规程第2.2.9.2款规定处理。
2.2.10.2水落口与基层接触处出现渗漏,应将接触处凹槽清除干净,重新嵌填密封材料,上面增铺一层卷材或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将原防水层卷材覆盖封严。
2.2.11伸出屋面管道根部渗漏,应将管道周围的卷材、胶粘材料及密封材料清除干净,管道与找平层间剔成凹槽并修整找平层。槽内嵌填密封材料,增设附加层,用面层卷材覆盖。
卷材收头应用金属箍箍紧或缠/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麻封固,并用密封材料或胶粘剂封严。
2.2.12屋面大面积渗漏,防水层丧失防水功能进行翻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2.1防水层大面积老化、破损,应全部铲除,修整找平层及保温层。找平层应平整、牢固,找出泛水坡度,表面应无起砂、脱皮及裂缝等现象。
2.2.12.2防水层大面积老化、局部破损,在屋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宜保留原防水层,增做面层防水层。
防水层卷材破损部分应铲除,清理面层,必要时应用水冲刷干净,局部修补、增强处理后,铺设面层防水层,其卷材铺贴应符合国家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2.3涂膜防水屋面
2.3.1涂膜防水屋面渗漏查勘应包括下列内容:
2.3.1.1暴露式防水层应检查平面、立面、阴阳角及收头部位涂膜的剥离、开裂、起鼓、老化及积水现象;
2.3.1.2有保护层的防水层应检查保护层开裂、分格缝嵌填材料剥离、断裂现象;
2.3.1.3女儿墙压顶部位应检查压顶部位开裂、脱落及缺损等现象;
2.3.1.4水落口及天沟、檐沟应检查该部位破损、封堵、排水不畅等现象。
2.3.2涂膜防水层局部裂缝、空鼓、脱落等引起渗漏,应进行局部渗漏维修。涂膜防水层大面积老化、损坏、严重渗漏,应进行翻修。
2.3.3涂膜防水材料选用应根据气温条件、屋面坡度、使用条件及渗漏部位,采用不同材性的防水涂料。
2.3.4涂膜修缮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2.3.4.1涂膜防水层的最小厚度:沥青基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8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3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2mm。
2.3.4.2涂膜施工,两遍涂层相隔时间,应达到实干为准。
2.3.4.3雨天、雪天严禁施工,五级风以上不得施工。沥青基防水涂膜在气温低于5ºC或高于35ºC时不宜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施工环境气温宜为:溶剂型涂料-5~35ºC;水乳型涂料5~35ºC。
2.3.4.4涂膜防水层维修或翻修时,应先做涂膜附加层,附加层宜加铺胎体增强材料。
2.3.5防水层规则裂缝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3.5.1清除裂缝部位的防水涂膜,应将裂缝剔凿扩宽,清理干净,用密封材料嵌填,干燥后,缝上干铺或单边点粘宽度为200mm-300mm的隔离层。
2.3.5.2面层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其与原防水层有效粘结宽度不应小于100mm。涂料涂刷应均匀,不得露胎,新旧防水层搭接应严密。
2.3.6防水层无规则裂缝维修,应铲除损坏的涂膜防水层,清除裂缝周围浮灰及杂物,沿裂缝涂刷基层处理剂,待其干燥后,铺设涂膜防水层。防水涂膜应由两层以上涂层组成。新铺设的防水层应与原防水层粘结牢固并封严。
2.3.7防水层起鼓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3.7.1将起鼓部位的防水层,用刀呈斜十字切割,排出泡内气体,翻开切割的防水层,清除杂物并晾干。将切割翻开部分的防水层重新粘贴牢固,上面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周边应大于原防水层切割部位,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外露边缘应用涂料多遍涂刷封严。
2.3.7.2防水层已起鼓、老化、腐烂,应铲除防水层并修整或重做找平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应抹平压光。再做防水层。
2.3.8防水层老化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3.8.1将剥落、露胎、腐烂、严重失油部分的涂膜防水层清除干净,修整或重做找平层。
2.3.8.2重做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新旧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外露边缘应用涂料多遍涂刷封严。
2.3.9屋面泛水部位渗漏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3.9.1清理泛水部位的涂膜防水层,面层应干燥、洁净。
2.3.9.2泛水部位应增设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涂膜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2.3.10天沟、水落口维修,应清理防水层及基层,天沟应无积水且干燥,水落口杯应与基层锚固。施工时先做水落口的增强附加层,其直径应比水落口大100mm,铺设涂膜防水层应加铺胎体增强材料。
2.3.11涂膜防水层翻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3.11.1保留原防水层时,应将其起鼓、腐烂、开裂及剥落部位防水涂膜清除。局部维修后,铺设涂膜防水面层,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2.3.11.2全部铲除原防水层时,应修整或重做找平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应顺坡抹平压光,面层牢固。铺设涂膜防水面层,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对天沟、水落口、泛水等节点部位,应先做处理,其做法应符合本规程第2.3.9条及第2.3.10。
屋面板缝中灌细石混凝上应密实,设置背衬材料后,嵌填密封材料并封闭严密;
抹找平层时,分格缝应与板缝对齐、均匀顺直,缝内设置背衬材料后嵌填密封材料。
涂层施工时,板端缝部位应空铺附加层,每边距板边缘不得小于100mm。
2.4刚性防水屋面
2.4.1修缮前应对屋面渗漏进行查勘,确定渗漏部位及渗漏原因。查找裂缝宜用浇水法检查。
2.4.2刚性防水层裂缝及节点部位渗漏修缮宜采用密封材料、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亦可采用掺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外加剂的刚性防水材料。
2.4.3防水层裂缝维修,宜针对不同部位的裂缝变异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4.3.1采用涂膜防水层贴缝维修,宜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或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涂膜防水层宜加铺胎体增强材料,贴缝防水层宽度不应小于350mm,其厚度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不应小于3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不应小于2mm。沿缝设置宽度不应小于100mm的隔离层,贴缝防水涂料周边与防水层混凝土的有效粘结宽度不应小于
100mm。
2.4.3.2采用防水卷材贴缝维修,应将高出板面的原有板缝嵌缝材料及板缝两侧板面的浮灰或杂物清理干净。
铺贴卷材宽度不应小于300mm,沿缝设置宽度不应小于100mm隔离层,面层贴缝卷材周边与防水层混凝土有效粘结宽度应大于100mm,卷材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卷材粘贴应严实密封。
2.4.3.3采用密封材料嵌缝维修,缝宽应剔凿调整为20~40mm,深度为宽度的0.5~0.7倍。嵌缝前应先清除裂缝中嵌填材料及缝两侧表面的浮灰、杂物,喷、涂基层处理剂,
干燥后,缝槽底部设置背衬材料,上部嵌填密封材料。密封材料覆盖宽度应超出板缝两边不得小于30mm并略高出缝口,与缝壁粘牢封严。
2.4.4分格缝维修应符合本规程第2.4.3.3款的规定。
采用密封材料嵌缝时,缝槽底部应先设置背衬材料。密封材料覆盖宽度应超出分格缝每边50mm以上。
采用卷材或涂膜保护层贴缝时、应清除高出分格缝的密封材料。面层贴缝卷材或涂膜保护层应与板面贴牢封严。
2.4.5刚性防水层泛水部位渗漏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4.5.1有翻口泛水部位的维修应用密封材料嵌缝,在泛水处铺设与嵌缝密封材料项相容的带胎体增强材料涂膜附加层。密封材料嵌缝应符合本规程第2.4.3.3款的规定,涂膜附加层的厚度应符合本规程第2.4.3.1款的规定。
2.4.5.2无翻口泛水渗漏的维修应用密封材料嵌缝,在泛水处铺设与嵌缝密封材料相容的卷材或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附加层。密封材料嵌缝应符合本规程第2.4.3.3款的规定。
当泛水处采用卷材附加层时,卷材粘贴后,应将卷材上端用经防锈处理的薄钢板固定在墙内预埋木砖上,薄钢板与墙之间的缝隙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并将钉帽盖没。当原墙内无预埋木砖时,应钻出直径未12mm,深度为60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孔,内埋防腐木砖,将卷材上端和压缝薄钢板用钉固定在墙内木砖上,铺贴卷材附加层应符合本规程第2.4.l3.2。
当泛水处采用涂膜附加层时,涂膜附加层上端外露边缘应用涂料多遍涂刷封固,涂膜的厚度应符合本规程2.4.3.1款的规定。
2.4.6刚性防水层与天沟、檐沟及伸出屋面管道交接处渗漏的维修,均应在裂缝处按本规程第2.4.3.3款的规定用密封材料嵌缝,面层涂膜附加层的厚度应符合本规程第2.4.3.1款的规定。
2.4.7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局部损坏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4.7.1混凝土防水层表面风化、起砂及酥松、起壳等损坏部分应凿除,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
2.4.7.2浇水湿润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等分层抹平压实至原混凝土防水层标高。
2.4.8刚性防水屋面翻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2.4.8.1当屋面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时,宜采用在原防水层上增设一道刚性防水层的方法进行屋面翻修。翻修时应先清除原防水层表面损坏部分,按本规程的有关嫉对渗漏的节点等部位进行维修后,再新增设一道刚性防水层,刚性防水材料/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做法应符合国家«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2.4.8.2再原刚性防水层上增设柔性防水层进行翻修时,应先清除原防水层表面损坏部分,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对渗漏的节点等部位进行维修后,再铺设柔性防水层,其做法应符合国家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2.4.8.3原刚性防水层全部铲除重做刚性防水层时,应将屋面基层清理干净,并宜在屋面预制板缝等屋页节点及裂缝部位按本规程第2.4.3、第2.4.4、第2.4.5和第2.4.6条的规定进行防水处理后,再按国家现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重做刚性防水层。
2.5质量裹求
2.5.1屋面防水层修缮完成后应平整,不得积水、渗漏。
2.5.2天沟、檐沟、水落口等防水层构造治理措施应合理,封固严密,无翘边、空鼓、折皱,排水畅通。
2.5.3泛水处裂缝应用密封材料嵌缝封严,并做好增强处理。
2.5.4选用材料应与原防水层相容,与基层应结合牢固/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
2.5.5卷材的铺贴应顺屋面流水方向,卷材的搭接顺序应符合规范要求,接缝严密,无折皱、翘边、空鼓,卷材收头应采取固定措施并封严。
2.5.6涂膜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涂料应浸透胎体,涂膜防水犀覆盖完全,表面平整,无流淌、堆积、皱皮、鼓泡、露胎现象,防水层收头应贴牢封严。
2.5.7刚性防水层与伸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密封处理应密实,粘结牢固;防水层表面及接缝处应抹平压光,无裂缝、起壳、起砂。
2.5.8铺设保护层应与屋面原保护层一致,覆盖均匀;粘结牢固,多余保护层材料应清除。
上一篇:施工技术方案
下一篇:墙体渗漏修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