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新世纪水电开发理念及价值取向

  我国大陆的水电开发已经有近百年的实践历史,对水电开发和利用的认知也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在新中国50多年的水电开发中,我们对水电开发的认识也在不断总结、不断更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是对我国水电建设的新认知,是对过去水电认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新认知与过去的认识有了本质的区别。过去我们对水电开发的认识与争论,主要体现在对水电开发的速度和力度上,着眼点在经济及发展。新的认识则是以更广阔的视野,全方位审视水电开发,着眼点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在这种新认知引导下,在水电开发上将形成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开发理念、价值取向、文明方式。

  保护生态是新的水电开发理念

  在新中国的水电开发史上,一直存在着对水电应该如何开发的论争。伴随着激烈的论争,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先后提出过“水主火辅”、“水火并举”、“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开发水电”、“积极开发水电”等方针。这些方针对中国水电的发展功莫大焉,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方针并未完全落到实处,而且在水电开发上还走过不少弯路。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水电发展明显受困于自身的“劣势”,所谓的“投资大、周期长、移民难”这三顶帽子一直戴在水电的头上。计划经济时代的投资都是国家包干,在切分电力投资这块蛋糕时,大力发展水电往往流于口号。再者,我国电力长期供应紧缺,每每需要靠火电解燃眉之急,水电自然难以做到优先。这里不排除“政绩”因素的影响,从决策层至以下各级都难以不受影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水电开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除了一批大型水电项目相继开工外,作为中国水电的代表作——三峡工程也在此期间开始建设,一时间,我国的水电开发站在了世界水电建设的高峰。紧接着的世纪之交,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一批水电站的开工建设又为21世纪我国的水电开发奏响了序曲。

  就在此时,关于水电开发的争论再起,且争论的核心问题已经不是水电经济性如何了,而是更广泛的问题。电力体制改革后,各发电主体纷纷进军水电开发,呈“一窝蜂”状,于是,有序乎无序乎质疑之声再起。我国已建、在建、可建水电多在西部,尤以四川为最,而今年9月四川水电站纷纷弃水,更须指出的是,弃水现象不仅在四川,也不仅在今年。与此相反的另一现象则是缺水,2003年中国大陆一片缺电声,急需电力。然而,天公不作美,当年正赶上我国特枯水年,大部分水电机组发电量减少,水力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210小时。这种“弃水”与“缺水”现象提醒我们,在水电开发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全流域的规划及开发次序问题,同样重要的还有水电与火电的匹配、水电与电网的匹配等问题。

  2003年怒江水电开发引起世人关注,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已经远远超过了怒江水电开发自身,而是涉及到: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水电开发观。争论的焦点是水电开发是否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就在各种争辩声中,2004年,我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悄然越过1亿千瓦大关。

  对水电的具体利弊讨论可能还会继续下去,但经过此轮辩驳,水电开发必须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逐渐形成,这也是新的水电开发理念形成的基础。无庸讳言,过去的水电开发也受传统工业经济生产观念的影响,即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财富,完全或不同程度上忽略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新理念强调开发水电必须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进行。易言之,保护生态环境是水电开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保护生态是水电开发新的价值取向来源:考试考试网网

  水电开发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间关系的人类活动。按过去的说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某些时候甚至成了“人定胜天”的佐证,这些说法当然有其合理的内核,但也存在明显的偏颇。水电的优势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但随着人类开发水电的实践日久,水电对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过去在表明我国水电开发的价值取向时,有一句业内名言“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很有代表性。业内外人士看到经济效益白白地流失,痛心疾首。

  而今天,我国水电开发的价值取向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水电开发价值取向不再单纯着眼于自然给人类提供的各种效益,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需求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以保障人的价值全面实现。很明显,新的价值取向与旧的价值取向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既考虑到了人,也考虑到了自然,要两者和谐相处。

  过去在讨论水电开发时,鲜有人指出它在生态影响上的弊端。即便有,也被那个时代的“主流声音”淹没了,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异议。后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长江三峡工程的论争中,大型水电对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被再次提出来,而且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毕竟已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了。

  新世纪甫始,我国关于水电开发的论争不是偶然的。一是我国的经济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运而出。二是新的认知是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没有过去在水电开发上的一些失误,就形不成新的认识,没有长时间的水电开发实践,也产生不了新的认识。

  另外,人的认识也受制于社会进步的程度。就拿水电开发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来说,过去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比起现在就差多了,但这是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人们在企望温饱时的诉求与追求小康时的诉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也很难落到实处。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现实利益有所不同,从长远看又是相互依存的,新的价值观强调保护生态,是放眼人类的长远利益,对当代人有利的事,未必对后代有利。一些水电开发者并未认识到或顾及到水电开发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实有需要协调之处,而是一味地强调水电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如果让这种价值取向左右了实际的水电开发,将会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几代人的大型水电工程,需要多方论证,需要慎行。我们不要怕让公众知道水电开发的不利影响,比如:对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泥沙淤积对上下游河道地质环境的影响;水库形成后对水质、地质的影响;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影响;移民问题对人、对社会的影响,等等。公众在了解全部的利弊事实和比较后,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许某一天,我们还会有更新的认识、更新的选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观引领下,靠发展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又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意味着人民需求的全面提升,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开始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核心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这就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电开发自当不能例外。

  水电建设与生态文明来源:考试考试网网

  保护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质上就是要从人类现在所处的工业文明向未来的生态文明过渡。

  人类经历了古代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正在走向生态文明。而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能源方式,就是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高效、清洁、低消耗、可循环的能源方式。我国水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的生态文明方式。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发展,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和发展,这是当代人面对人与自然诸多困惑之后一种新的认识及选择。

  水利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水电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步伐来到人类社会,为人类造福。但经过水电的百年开发后,我们回顾走过的水电开发之路,发现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对自然只取不予的态度。生态文明需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水电,保护生态这种新的水电开发理念与价值取向与构建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是相符的。

  多年来,水电总在与火电较劲,一些论者老想通过水电的种种优势把火电比下去,结果是事与愿违,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今天看来,水电不需要与火电比高下,而是要与自己较劲,走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之路。水(电)火(电)应该互济,携手走上循环经济的道路。

  构建生态文明所倚持的是新的经济观,即循环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惟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我们在进行水电建设时,不仅考虑对江河流域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不危害生态环境的工程。对水电开发应有一个对全流域整体环境的影响评价及取舍,在促进水电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种新认知汇集了业内外人士的智慧,也可看作是对此前关于水电建设种种争论的一个回应。当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摆在水电面前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就是生态效益。水电建设要做到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使民众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这既是人类对水电建设一种新的认知,也是水电建设对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责任。(考试考试网编辑整理)




上一篇:佛山水电站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应用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流域水电开发管理国际经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