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建筑表皮的更换以及当代中国的建筑立面改造

  工程概况

  兴园科技广场(原商住楼)位于漕河泾开发区中心地段,开发区A4—1地块,于桂平路近漕宝路口,北面为英业达厂房,西临桂平路。本工程原为1994年设计的一幢24层商住楼和四层裙房,地下室已经施工完毕。现改建成27层主楼和6层裙房,功能改为科研、中试、办公经营用房,建筑面积为46785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为43187平方米)。现已近结构封顶。

  双鸽大厦位于浦东世纪大道,本工程原为1993年设计的高层办公楼,地下室已经施工完毕,建筑面积为32785平方米。双鸽集团买下后要求对其原外立面设计改造,以展示业主丰厚的财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广告效果。现外立面采用全玻璃幕墙,利用曲线、曲面的三维造型,具有很强的标志性,现已建成。

  高帆大厦位于外高桥保税区,本工程改造的是一幢已结构封顶的超高层办公楼。改造要求为对原外立面设计改造,以展示“高帆”的形象,使用要求将原裙房办公改为商业空间。现外立面采用全金色玻璃幕墙,采用帆的造型,这层立面将原有的墙上元素统一在其半透明之后。把裙房与道路垂直的界面设计为透明的,使行人能有机会象看橱窗一样观察到内部的情况。橱窗式的商业性也建立起公共性,使新的办公楼在外部区别于原建筑。

  这里通过对以上三个工程从建筑价值观、建筑历史、以及这种社会需求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和评价这种现象,并对建筑立面改造特点和自身规律作一些探讨。

  理念与手法

  1.相关概念释意

  首先对这个提法作一些说明。这里说的立面改造,含有包括从建筑立面形式的改变到建筑立面的完全更换等不同层次上的意义。即使同样以装饰建筑为目的的建筑立面更换,也可以分为与原有建筑形式紧密结合的修饰和附加的、独立的装饰两种类型。

  由于建筑支撑结构的不同和建筑立面在建筑支撑结构中的作用的区别,建筑立面更换过程受到的技术限制是不同的。所以建筑立面的更换的程度也有所区别。最常用的的建筑立面更换有更换墙体饰面材料、外包立面和建筑立面完全更换三种。但判断是否属与建筑立面更换的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造成了建筑形象的足够程度的改变。如建筑外饰面翻新,由于没有使建筑形象发生足够程度的改变,只能被称为建筑立面的维护,而不是建筑立面的更换了。

  2.价值取向分析

  分析当代中国建筑立面改造活动的价值取向,不可能忽视历史上的一些相似的活动,现在结合历史上的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的立面改造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认为,当代中国建筑立面改造活动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和价值取向:

  2.1时尚趣味变化的原因

  无论是古典学院派建筑理论体系还是现代主义建筑体系,所追求的都是超越与时尚的、更加普遍的价值体系。时尚这个概念在这类理论体系中具有短期和肤浅的意义。但应该看到,古往今来,时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存在,并且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对建筑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主义运动初期,一方面鼓吹现代主义作为时代的标记的特色,另一方面又谴责以十九世纪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为代表的时尚的轻薄和浪费,便体现了这一点。

  帕拉第奥的维琴察巴西利卡立面改造就是出于时尚的审美趣味对旧建筑的立面进行更换的结果。只是古典建筑理论体系将自己的一套古典形式美学语言视为一种建筑的永恒的最高价值而不是一时的时尚特征,形式美学至上的一元化古典建筑价值观对旧有的巴西利卡的不符合其理论原则的形式语言视为不成熟,所以,从古典学院派建筑价值观出发,对维琴察巴西利卡立面的改造就具有了超越时尚的意义。但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审视,对维琴察巴西利卡的立面改造仍然是一种时代的时尚趣味心理的作用。

  我国当代的大量的立面改造工程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改造的最大多数对象是20世纪60-70年代留下的,以古典学院派建筑理论和最普通的现代主义形式语言的的结合为特点的仿现代主义方盒子式建筑。而很多情况下改造的唯一目的是使建筑的形象达到或接近作为时尚的建筑形象的样子。这些建筑可以被认为代表那个特定时代,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由于数量比较大,而且那个时代离当代并不远,建筑形式的保留价值还没有明显地突出出来。再加上建筑和城市的更新是绝对的,每个时代需要保护的也仅仅是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建筑。所以,对这种仿现代主义方盒子式建筑进行符合时尚趣味的立面改造是可以理解的,对改善城市单调的面貌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推动这种立面改造的建筑价值观更接近于传统建筑理论的形式美学至上的一元化建筑价值观。

  除了纯粹的形象改造例子之外,在当代中国还存在少量基于现代主义建筑价值观,从建构的角度思考和设计的一些建筑立面改造的例子。兴园科技广场[iv]这类作品的特点是,建筑立面改造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建筑形象,而是将其与建筑功能及建筑技术的实现手段结合,并与建筑空间的改造结合起来考虑,最终改造后的建筑立面是这种设计构思和思考的结果。这种例子体现出的是现代主义建筑价值观。也有可能会创造一种新的时尚趣味。

  2.2与社会心理关联的价值取向

  这类价值取向倾向于将建筑当成一种带有标签性象征性意义的符号。例如,建筑物易主之后,新的主人会将原有建筑的室内外彻底进行一番建筑改造,以展现建筑主人的更替。这里,建筑立面的改造的行为成为建筑的新主人展示建筑所有权的标签。这是一种心理学层面上的权力展示欲的释放。

  除此之外,对建筑形象的象征性的要求也成为建筑改造活动的动力。这种象征性主要表现在,人们有一种认识惯性,认为“教学建筑应该有教学建筑的形象,医疗建筑应该有医疗建筑的形象”等。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功能的不同造成建筑空间形态的不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的不同,甚至建筑结构形式的不同以至于表现出的建筑立面形式的不同,这决定了不同建筑功能必然有不同的建筑形象特点。但前面说的观点并不是从建筑内外的逻辑性出发的,而是仅仅出自对已有各种功能建筑所展现出来的形象的直观的、惯性的认同,要求建筑形象“象征”建筑的功能。这种价值观从根本上是一种来源于古典学院派建筑思想的经验主义价值观,表面上符合“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而实际上主张“形式象征功能”,与这个原则的本意有本质的差别。在这种建筑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如果建筑功能发生了变化,就要求建筑的形象出现相应的变化以象征建筑的功能。这是一种似是而非但在当代中国得到广泛认同的一种建筑价值观。

  市场因素也是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原因。立面改造可以提高建筑给人的直觉的档次感,有利于建筑的拥有者从事其经营活动。这一方面反映了建筑立面的标签性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在当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心态有关。一般来说,建筑的新而豪华让人感觉到建筑拥有者财力丰厚,并有很强的广告效果。而旧且坚固的建筑则给人以建筑拥有者历史悠久,使人信赖的感觉。然而当代中国,一方面很多都在刚刚起步,旧的有实力的建筑拥有者除了国家以及国有企业外很少存在。即使旧且坚固的建筑也难以给人以业主历史悠久,令人信赖的感觉。(当然也有例外,如外滩建筑所展示的业主的实力就有不同凡响的广告效果,但比例实在太少了。)所以,建筑的商业效益和广告效益只剩下了新和豪华、气派等展示实力的方式。所以,在必须使用旧建筑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将旧建筑立面进行改造,以获得更好的广告效应,双鸽大厦就是其中的代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建筑立面改造活动出自一定的社会、心理和商业因素的要求,也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代表各个时代的各种建筑思想的影响的结果。其中,主导建筑立面改造活动的建筑思想和价值观更多地可以被认为是古典学院派建筑理论体系的形式美感至上,并将建筑立面处理与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至少在价值判断和处理方式上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概念的传统建筑价值观念与后现代历史主义强调拼贴、附加性和非固有性的建筑观念混合的产物。其中也有一些现代主义的形式美学观念在起作用。同时受到港澳台的一些建筑处理方式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尚变化速度之快带给人们的疲于适应的心理落差。

  3.改造方式及特点

  如前面所说,判断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要标准是建筑形象的足够程度的改变。由于建筑支撑结构的不同和建筑立面在建筑支撑结构中的作用的区别,建筑立面更换过程受到以建筑支撑结构为主的技术限制也并不相同。所以建筑立面的更换的程度也有所区别。最常用的建筑立面更换有更换墙体饰面材料、外包立面和建筑立面完全更换三种。下面主要论述一下这三种建筑立面更换方式的各自的特点。

  3.1更换饰面材料

  这种方式属于建筑立面更换中对建筑形象,包括建筑立面的形象改变最少的方式。多用于墙体承重结构,有时也用于填充墙结构。这种方式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墙体和洞口的位置,也就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基本构成形式。但通过饰面材料组合方式的差别,比如横竖线条,纹理等方面对于建筑立面构成方式在视觉语言上进行重新组织,调整建筑的比例、尺度等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化原建筑立面视觉上的弱点为优点。这种建筑立面更换方式优点是造价较低,工期短,并且不改变建筑立面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原有关系。

  3.2外包立面

  外包立面是在原建筑立面外面再加一层建筑立面。这种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目的是出于建筑视觉形象的要求,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要求无关。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的维琴察巴西利卡的建筑立面更换采用承重结构的重立面包在原有墙体的外面;而在今天,外包立面的外部加包立面多数是以幕墙立面为代表的轻立面系统。

  外包立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原建筑立面的构成的限制。如不能将原有的窗的位置外包成没有采光作用的实墙。但建筑立面肌理的起伏和局部构件的突出凹入比仅仅更换墙体饰面材料要灵活得多。而且,可以通过外包玻璃幕墙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视觉效果突破原建筑立面的限制。但外包立面由于是在原有建筑立面之外加包的纯粹为了满足建筑视觉效果的建筑立面,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建筑立面与建筑其他构件的逻辑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建筑逻辑的真实性。

  3.3更换立面

  建筑立面完全更换发生在建筑立面与建筑支撑结构分离的情况下。填充墙结构从理论上可以进行建筑立面的完全更换,在实践中也有如上海火车站这样的作品,但建筑立面完全更换的情况更多还是出现在建筑立面不但与建筑支撑结构分离,而且并不依靠其自身的重量维持自身的稳定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幕墙立面。

  建筑立面完全更换不仅使建筑立面的形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使建筑立面的功能和技术基础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建筑空间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无论是古典学院派建筑理论体系,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当代多元化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建筑理论,对这种建筑立面的更换都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更换也是在建筑体型和支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原有建筑支撑结构、建筑功能组织、建筑体型的配合是这种建筑立面更换方式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高帆大厦建筑立面改造的基本目的是出于形式美学的要求,并且仅仅是最主要的立面的更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符合古典学院派价值观念的要求。但建筑立面的更换导致了内部过厅建筑空间品质的更新和提升,并且配合了建筑外部空间(南广场)的空间品质改造。与原有建筑支撑结构、建筑功能组织、建筑体型紧密配合,所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小结

  这里分析了建筑立面的改造,以及当代中国建筑立面更换的最常见方式造。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近现代各种建筑理论对建筑立面更换的不同态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立面改造活动的背景以及活动背后的认识、社会、心理以及商业因素。对建筑立面更换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探讨。作为当代中国从事的重要建筑活动之一,建筑立面更换并无所谓应该与不应该,关键是要避免不符合建筑学规律的,矫揉造作或粗制滥造的建筑立面改造作品出现。(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下一篇:一级建筑:建筑居住区消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