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概述(一)

  一、调水调沙试验缘由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少沙多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长期的治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 治理黄河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黄河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泥沙问题。黄河泥沙处理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拦、排、放、调、挖”。“拦”就是靠上中游水土保持和干支流水库拦减泥沙:“排”就是保证一定的输沙水量,利用现行河道排沙入海:“放”主要是在下游两岸处理和利用泥沙:“调”,即“调水调沙”,就是通过干流骨干水库调节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天然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减少河道淤积或节省输沙水量:“挖”就是挖河淤背,加固黄河干堤,以逐步形成“相对地下河”。在这5项措施中,“拦”是根本,“排”是基础,而“调”则是提高“排”沙效果的有效措施。

  黄河调水调沙的基本设想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单库或水库群)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不淤积或冲刷的效果。按这一设想在黄河干流上修建的大型骨干水库,不仅要调节径流,还要调节泥沙,使水沙关系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排沙减淤效果。

  上世纪60年代曾利用三门峡水库进行了两次人造洪峰实践。

  1963年12月2日~15日,三门峡水库进行了第一次人造洪峰试验,历时约15天,造峰期间花园口断面平均流量1658m3/s,平均含沙量6.8kg/m3,最大日均流量2920m3/s,流量大于2000 m3/s有3天;艾山断面平均流量1613m3/s,最大日均流量3250m3/s,流量大于2000m3/s有4天。造峰期间三门峡至利津河段累计冲刷0.143亿t,冲刷发展至艾山断面附近,艾山以下淤积0.023亿t.

  1964年3月29日~4月2日,三门峡水库进行了第二次人造洪峰试验,历时5天,造峰期间断面花园口平均流量2268m3/s,平均含沙量10kg/m3,最大日均流量3160 m3/s,流量大于2000 m3/s有2天;艾山断面平均流量2246m3/s,最大日均流量3040m3/s,流量大于2000m3/s有3天。造峰期间三门峡至利津河段累计冲刷0.195亿t,冲刷发展至艾山断面附近,艾山以下淤积0.070亿t.

  在这两次利用三门峡水库进行的人造洪峰试验期间,艾山至利津河段均发生淤积,究其原因就是造峰流量较小、大流量持续历时短、水沙关系协调存在问题。

  利用三门峡水库进行的人造洪峰初步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水沙关系协调是改善下游河道排沙条件、提高排沙效果的有效措施。利用干流水库进行综合调节,可提高水流输沙能力,节省输沙用水,减少河道淤积。但由于当时没有靠近下游的大型水库去调配合理的水沙过程,调水调沙只能是一种科学设想。

  2001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并投入运用,为调水调沙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工程条件,也使调水调沙的设想变成现实成为可能。在2002年7月4日9时至7月15日9时进行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2003年9月6日9时至9月18日18时30分结合防洪预泄又进行了黄河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2004年6月19日9时至7月13日8时,进行了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

  二、黄河调水调沙试验目标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的总目标是:水库、河道减淤,探索黄河水沙运行规律,实现人、水、沙的和谐相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在总目标原则下,依据水库、河道、来水来沙情况等边界条件,年度、时段的试验目标则相应不同。

  2.1 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目标

  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是针对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的特点进行的,实施的是小浪底和三门峡两库联合调度方式,主要目标是:

  (1)寻求试验条件下的黄河下游泥沙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

  (2)使下游河道(特别是艾山至利津河段)不淤积或尽可能冲刷。

  (3)检验河道整治成果、验证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深化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

  2.2 2003年黄河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目标

  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是结合防洪预泄进行的,实施的是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四库联合调度,是典型的水沙多目标调度方式,主要目标如下:

  (1)实现水资源安全。即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洪水的资源化,为2003年秋至2004年春期间用水和引黄济津储备水源。

  (2)实现小浪底库区减淤,实践“拦粗排细”设计调度思想,大部分浑水水库“水沙”体排出。

  (3)下游河道发生冲刷或至少不发生大的淤积,尤其是艾山至利津河段不发生淤积。

  (4)三门峡库区减淤,并有效降低潼关高程。

  (5)下游减灾与减淤的统一,即不发生大的漫滩损失。

  (6)小浪底坝前淤泥层高程降至179m左右,解决闸前防淤堵问题,确保枢纽运行安全。

  (7)小浪底库水位250m台阶持续一定时间,满足设计对大坝安全的要求,并为2004年水库在250m以上运用创造条件。

  (8)支流减灾与干流减灾的统一。除保证黄河下游干流防洪安全外,兼顾伊河下游、洛河下游、伊洛河的防洪安全。

  (9)进一步深化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

  2.3 2004年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目标

  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是针对小浪底水库汛初蓄水较多,黄河中游又无中小洪水的特点进行的,实施的是黄河干流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三库串联联合调度方式,主要目标是:

  (1)实现黄河下游主河槽全线冲刷,进一步恢复下游河道主槽的过流能力;

  (2)调整黄河下游两处卡口段的河槽形态、增大过洪能力;

  (3)调整小浪底库区的淤积形态;

  (4)进一步探索研究黄河水库、河道水沙运动规律。(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概述(二)
下一篇:石河子的节水法宝——膜下滴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