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

  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的建设。小城镇成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也成了新的农村人口聚居点[1 ] .农村城镇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多,使农村用水格局发生了变化,因此研究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对农村城镇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1 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

  1. 1 水资源利用率低,生活用水不能保障

  中国共有耕地13003. 92 万hm2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5424. 94 万hm2 ,年灌溉用水量为4190亿m3 左右,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 %以上,占农村用水量的85 %以上[2 ] .长期以来,传统的粗放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中国农村灌溉渠道2/ 3是土渠,渗漏大、蒸发严重,水利用系数约为0. 45 .2001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45263. 7 万t ,由此看来,1m3 水的效益平均为1. 08 kg 粮食,而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现代科技1m3 效益在2 kg 以上。

  在农村工业用水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地区农村城镇民营企业较多,工业发达;内陆农村城镇主要以商业为主,总体农村工业用水比重较小,但浪费现象却惊人,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35 % ,有些地区和行业甚至不足10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 %~80 %的水平[2 ] .

  在农村生活用水方面,中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地区没有给水排水设施。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饮用水遭遇了水质严重超标、可用水源减少等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安全饮水发展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据介绍[ 2 ] ,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70 %以上,发达国家在90 %以上。中国的安全饮水普及率大致为东部70 %,中部40 % ,西部更低。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估计,目前中国还有3 亿多人饮用不安全水源之水,主要分布在农村。在上述人口中,有大约1/ 4 的人没有任何净化水源。剩下的3/ 4 虽有净化水源,但是水质远不能达到国家安全标准,中国普及安全饮水的任务还很重。

  导致农村生活水源的不安全性主要有2 个原因:一是由于水体中含有自然界天然的氟化物、砷、盐等,并且可能同时含有大量病菌;二是人为的废物污染和工农业化学污染。

  1. 2 地表水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资料表明[3 ] :一些河流在旱季断流,而在雨季又得不到及时补偿造成长期干涸;在农村,人们经常向坑塘倾倒各种生活垃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坑塘面积逐年减小;在西北、华北等地,由于地表水的缺乏,农业灌溉过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情况严重。

  1. 3 水资源需求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绝大部分,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很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和城镇用水将大幅度增加,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结构将发生变化,三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明显体现出来。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灌溉用水,但这必然会影响粮食生产。农村水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村城镇化带来的水资源问题

  2. 1 农业用水问题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数量的不断增加,城镇需水量将急剧增加,居民对生活用水的量与质的要求也将提高,从而使水资源“农转非”趋势明显。

  水资源“农转非”是指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改作它用,导致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进步。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趋势将随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目前,大量水资源“农转非”并没有制约农业的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 13 亿t ,1998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4. 9 亿t ,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农业科学进步推动的,特别是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水资源“农转非”的必然趋势促使农业要走一条高效率低水耗之路,从而使用水效率提高。

  近几年来,中国粮食总产量出现下滑趋势。造成粮食减产的原因主要是:

  1) 耕地面积减少;

  2) 自然灾害频繁,可灌溉用水不足;

  3) 部分农民放弃种植谷类作物,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就中国现状而言,水资源“农转非”要有量的控制。

  2. 2 水污染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城镇水体污染。水环境的恶化,一方面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用水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被污染,原本可以被利用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

  随着中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抑制,但从总体上判断,水质恶化的趋势不可回避,水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扩展。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资金短缺,市政建设落后,排水体制不健全,大多数没有污水处理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向水体倾倒生活、生产垃圾,同时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随自然地势流入坑河,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4 ,5 ] .以浙江某城镇为例:该城镇面积为15. 8 km2 ,人口为10. 4 万,城镇毗邻广大农村,环境容量较大,但情况却不容乐观;据2004 年6 月份监测部门对城区地表水的普查结果表明,从1994 - 2004 年小城镇内8 个较大的坑塘的总面积由原来的43 万m2 缩小到25 万m2 ,减少了41. 8 %;在居民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有的坑塘面积减少了近85 % ,几乎被填平。

  城镇水体污染,直接威胁到居民身心健康。坑塘面积的缩减,使其蓄水防洪能力降低。坑塘水不能流动,只能靠物理、化学、生物方式进行自然净化,要达到净化要求十分困难;而且被污染的地表水会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造成今后的用水隐患,后果严重。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 1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

  为了减少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水资源问题,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既要合理地进行规划建设和生产布局,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

  1) 控制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 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盲目攀比城镇化率和城镇规模,应根据可采集的最大水资源量,确定城镇规模的界限。城镇发展应严格遵循与自然条件相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8 ] .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将不断增长,相对减少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造成水资源紧张和水环境恶化。控制人口数量既能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又能降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2) 优化城镇布局结构 从以下方面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将城镇的发展放在区域范围内考虑;以大城市为城镇体系的核心和龙头,以中小城镇为城镇体系的扩展延伸方向,以各市县确定的若干个中心镇为重点培育对象,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补充,抓紧编制定位科学、布局合理、切合实际的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将规划调控范围从建成区或总体规划控制区,扩大到总体规划区和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内的建制镇;同时,将城市水源地也纳入集中统一规划管理。

  3) 调整产业结构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传统支柱产业是本地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这些产业耗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都很大。因此,应从以下方面调整产业布局:应加快石化、冶金、采矿、煤炭、轻纺、建材等行业的改造升级,围绕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同时不再新建和扩建这些产业;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培育节水型产业,使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坚持高起点,运用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

  3. 2 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

  1) 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水利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通过灌区改造和整治以及输水渠道的防渗措施,努力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 推广节水的农业技术措施 要实现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建立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用水定额及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构建合理、节水、高产、高效以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

  3. 3 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确保城市生活、生产和环境用水的重要保障。因此,职能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使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同时职能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实行以流域或区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

  2) 强化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综合管理;

  3) 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更新节水器具,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水型工农业生产项目,引导和鼓励节水型产业的发展;

  4)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要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更好地配置水资源,以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5) 提高公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规划管理、节水以及水资源评价活动;

  6) 要加大节水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觉悟,使其正确选择水资源消费模式,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和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4 结 语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全球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也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伴随而来的水资源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合理调配水资源,制定有效的节水、防污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益,以实现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概述
下一篇:高速公路勘测的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