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

  一、调试内容及目的

  调试的主要主要内容有:

  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生物膜的培养,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或相类似造纸厂引入活性污泥;生物培养基;

  生物膜的培养、驯化,其目的是选择、培养适应实际水质的微生物;

  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运行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单化控制规程,以便于今后的运行指导。

  二、调试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2.其他准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阀门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及电控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准备。

  h.购置絮凝剂、混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

  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2、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在线监测仪,检测进、出水水质,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3、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4、编制设备操作规程。

  (三)生物膜的培养

  生物膜的培养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其培养方式主要有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

  1.静态培养

  所谓的静态培养是: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填料层的接触时间,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开始阶段为了避免由于造纸废水营养单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营养底物。首先将接种污泥50m3(5%生化有效体积)和废水按1:1的比例稀释混合后用泵打入生化池内,再泵入20%~40%生化体积的生产废水,然后剩余体积加清水贮满池子开始曝气培养。生化池内填料的堆放体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35%~40%.静置20h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上,然后曝气24h,静置2h后排掉反应器中呈悬浮状态的微生物。再将配制好的混合液加入重复操作,6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7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

  2.动态培养

  经过7天的闷曝培养,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故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为24小时,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约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20天以后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在经过20天的培养出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可以开始连续小水量工业运行……

  (四)生物膜的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平均应控制在2~4mg/l之间,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2mm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BOD5、SS、CODCr等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处理工程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适当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工艺运行参数,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站的水位控制,初沉池、二沉池池排泥周期,浅层气浮处理量、加药量,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DO、温度、PH值、生物膜厚、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及种类,二沉池泥面高度等。

  2.确定方法:

  进水泵站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用每天排除大泥量的体积和集泥容积对比来确定排泥周期,排泥量体积小于集泥容积。浅层气浮处理能力由厂区所排污水量确定,PAC、PAM的投加量由实际混凝、絮凝情况定,理论与实际不太一样。生物接触演化池DO一般控制在2~4mg/l之间、不需污泥回流、常温控制、PH值在6.8~7.2之间,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及种类可由生物显微镜观察。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操作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系统运行的,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

  2.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

  3.设施设备运行方式;

  4.工艺调整方法;

  5.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操作规程应在运行工艺参数稳定确定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常稳定的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设备、设施维护工作档案记录等,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采用小负荷进水方式,使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生物膜)所覆盖;

  2.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DO、温度、PH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种类;

  3.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2mm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

  4.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在低、中、高负荷时,DO控制不当均有可能发生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0.2~0.3kgBOD5/kgMLSS之间;

  5.浅层气浮的加药处理出水水质应以满足生化设计进水水质条件为准,保证气浮加药的稳定以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因不同厂家生产的PAC含有大约6%~7%的Ca粉容易生化池泛白,经曝气反应生成CaCO3包裹生物膜的表面造成生物膜接壳致使生物膜严重脱落,影响生化的正常运行。同时因聚合氯化铝中AL3 、CL-对微生物的生长或多或少的抑制,建议投加聚铁,Fe3 是微生物生长的微量元素。

  6.运行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

  7.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整个生化池走道板,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8. 运行后期发现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生物膜、并且从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翻团状污泥,故应尽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

  四、调试总结

  经过一个半月的调试运行,污水处理站各构筑物、设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整个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处理规模和出水水质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已通过省局相关验收验收。(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关于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几种方法效果的比较
下一篇:反渗透膜的污染及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