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长江流域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花岗岩地区在我国南方分布总面积达23.9万km2,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及广西东南部,长江流域的湖南、江西南部,安徽、湖北东部与西南部以及四川省局部地区。这些地区多数是丘陵、低山区,部分为中山、高山区,地面坡度陡,坡面破碎,表土层深厚或已出现母质层裸露,为降雨径流侵蚀提供了条件。
  一、水土流失特点
  1.母质层容易风化,风化层深厚
  花岗岩多为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出露,形成厚达数米、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风化层。
  2.流失物质颗粒粗,土壤结构松散
  花岗岩组分较粗的颗粒,粒间黏结力极小,由此形成的土壤,结构松散。
  3.发生多种侵蚀,侵蚀模数高,泥沙流失量大
  花岗岩集中分布区,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稀疏林地上产生侵蚀;随着侵蚀强度加大,出现沟蚀,不断扩张下切,地面破碎形成花岗岩红壤区的“红色沙漠”。
  4.坡度陡,垦殖指数高,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大
  分布在长江三峡库区黄陵背斜轴部的花岗岩区,山区地面坡度陡,坡耕地坡度高达25°~35°,垦殖指数高达50%~60%.
  5.粗沙砾石入江淤积,危害工程
  0.2~0.02mm的细沙或2~0.2mm粗沙及>2mm的砾石进入长江,既不易被推移到三峡工程坝前沉积,又不能被以后三峡库区“排浑”排出库区,被淤积在狭长的三峡河道中,对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造成巨大危害。
  6.侵蚀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造林种草不易成活
  由于花岗岩强度流失区土壤颗粒粗,结构疏松,透水性强,保肥力差,经过强度剧烈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仅有15~30ppm,造林种草成活率低,生长缓慢。
  二、水土流失危害
  1.分布区域较集中,流域上下游涉及面广,危害程度大长江流域花岗岩分布较集中,遭受严重侵蚀后,生态失调,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产量低且不稳,农民群众生活贫困。
  2.水土流失加重了土地资源破坏和土地恢复利用的难度
  江西省南部花岗岩区,丘陵土层风化剧烈,土壤土层剖面明显,土壤水稳性指数值仅为0.05左右,抗冲指数小于0.5,土层的耐蚀性能差。
  3.强度、剧烈侵蚀诱发潜在侵蚀,危险性大
  深厚的风化层为径流冲刷提供了大量的泥沙来源,加之坡度陡,地表植被状况日趋恶化,多数流失区土壤潜在侵蚀处于危险、极险型,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治理途径
  花岗岩强度剧烈流失区是在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岩体表面物理的机械破碎和十分强烈的化学作用,促使其迅速崩解和风化,造成严重的水力侵蚀、崩岗和滑坡。在不同的花岗岩侵蚀区,针对不同的侵蚀地形部位、地质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状况,选择适宜的治理、开发措施,既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又能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产生明显效益。
  1.全面调查,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造成不同区域、不同地形部位、不同海拔高度带的花岗岩(含花岗片麻岩等)强度、剧烈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了花岗岩岩性因素外,还有自然气候、地形部位、植被种类及盖度、人为干扰程度等外部因素。由于水土流失大多发生在未被改良的坡耕地、尚未绿化的荒山荒坡地、已经出现的侵蚀沟地等,因而,既要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划加以认真实施,达到基本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又要切实贯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治理方略,在开发性治理中发展小流域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正确选择治理措施
  将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红壤区划分成剧烈、强度、中度、轻度四种侵蚀强度。轻度、中度侵蚀区以选择、实施植物措施为主,侧重治理坡面。能实施飞播造林的地区组织飞播;不能实施飞播造林的地区,挖大穴造林,选择马尾松、木荷、枫香、油茶、胡枝子、猪屎豆等乔灌木树种。结合封山育林,增加植被。强度、剧烈侵蚀区,以实施工程措施为主,挖鱼鳞坑、修建水平拦沙蓄水沟、反坡台地和水平窄条梯田等,通过改变地形,切割、分散、拦蓄地表径流,确保次降雨100mm左右,泥土不下山;拦蓄的水为林草成活、生长提供了水源,起到“以工程养生物”的作用。
  对于侵蚀沟充分发育、有崩岗发生的区域,实施坡沟兼治。在沟头、崩岗上方5m处挖排水沟、筑封沟堤,以控制泥沙不下沟、崩岗不下移;在沟道中修建谷坊群,先干沟,后支沟,拦截泥沙。
  3.恢复和重建地表植被是治理强度剧烈流失区的技术关键
  一是充分认识花岗岩强度剧烈流失区坡面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实行人为干预重建植被,加速植被群落的顺向演替。福建、江西等地已按照地带性规律及对不同花岗岩坡地生态系统具有不同恢复能力的认识,对部分坡地系统进行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封禁,靠系统自身能力恢复,逐步建立草被层,适当延长草被生长时间,以便在较短时期内保护水土和改善环境,使土壤肥力水平跟上灌木、乔木群落发展要求,使植被逐渐覆盖地面,达到引进树种与乡土树种结合,多层次混交,建立起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二是江西省南部地区、湖北省东部地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强流失地区,以松(马尾松)草地、松肥地、松薪地改造马尾松纯林及稀林地,形成对地面多林分多层次的植物覆盖,使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松紧度适宜、有机质和养分成倍增加;林地年径流量、年泥沙流失量大幅度下降,加速马尾松残林的改造。三是对侵蚀区的土地实行强化绿化,实施农作物间作、轮作和套种,减轻水土流失,即实行强化(整地、施肥)绿化与覆盖坡地,以豆科作物和绿肥间作、轮作和套种,确保果、茶、林、农作物对地面的高覆盖,可使径流量减少90%以上,减沙率可达65%.对长江三峡库区花岗岩强度流失区实施有效治理,除有计划、高标准地改造泥沙主要来源的坡耕地外,还要按照规划,逐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生态屏障体系,以改变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面貌,建立适应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系统。
  4.实施点、线、面与条、块、带对位配置
  地处长江西陵峡中段北岸的太平溪小流域,土地总面积26.14km2,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56%,面蚀、沟蚀和滑坡严重,治理前森林覆盖率仅为37.1%,“白沙岗”遍布整个小流域,年泥沙流失量达7.8万t.1983~1992年列入葛洲坝库区重点治理和省管小流域治理范围,实施集中、连片和规模治理,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2.76km2.其中一条成功的治理经验就是实施了点、线、面与条、块、带对位配置,即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多项治理措施,基本形成了以新建堰塘、蓄水池、拦沙凼为点,修建灌溉、排水沟渠为线,大面积建设林草为面的点、线、面配置格局。与此同时,通过建设植被、工程、管护3个治理体系,形成了以溪河沿岸为条状的水田区,以集中坡改梯、经果林基地为块状的粮食、经果林区,以山顶“戴帽”、山腰系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平梯田茶叶基地种植带。对位配置使流域内形成了生态趋于平衡的林地生态系统、山地基本农田生态系统和灌溉网络系统,使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十分显著。(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钢纤维混凝土性能与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