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工程经济 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相关课程:环球网校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视频课程简章
工程类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一级造价师 二级造价师 一级建筑师 二级建筑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结构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工程类  注册测绘师 环评工程师 城乡规划师 房地产估价师 电气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环保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造价实训 BIM
财经类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初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 税务师 统计师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基金从业 证券从业 期货从业 银行从业
健康类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健康管理师 育婴师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养生保健师 小儿推拿师
综合类  导游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实训 软考高级职称 软考中级职称 英语翻译资格 公共英语
    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管理与实务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哺育了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宁、蒙、汾渭河和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棉基地。黄河为中华儿女的生存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沿黄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形势,严重危害了黄河的健康发展。
  1.可持续发展是黄河健康生命的必经之路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上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联合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其实质是:人类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维护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潜力,维护自然界能够长期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保障经济、社会和人类福利的增长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水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部分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同时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若没有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就没有发展相关产业的物质基础,就更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城乡生活、生态与环境等需水量不断增加,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很多工业项目不能上马、农业灌溉保证率低等问题。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所以,要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且要世世代代发展下去,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别无选择。
  2.影响黄河水资源利用中的不利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经非常之少,在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五分之一。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也记不均匀,全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6月~9月份,对流域内农产品的种植有不利的影响。如今,黄河还面临污染加剧的趋势,其废水、污水排放大量增加,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18.5亿吨/年,80年代增至21.7亿吨/年,90年代又增至32.6亿吨/年。目前,污水排放总量已经激增至40亿吨/年,每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是140万吨上下,氨氮的排放量每年是十三四万吨,分别超过了黄河水环境容量的1/3左右和2.5倍左右;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黄河五类、劣五类水质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此快速的增长已经危及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保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3.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倡导环境伦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要使环境伦理的思想深入人心。人对自然界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进步和发展。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当代环境道德作为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类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道德保障。只有借助环境道德的“内在制裁”和“外部制约”,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具有坚实的道德心理基础和道德行为保证。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基准,要求相应的法律体系以生态本位的理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而确立立法原则,构建法律体系,健全基本规范,并对现行法规做出相应补充和调整,使其日臻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维护生态平衡而使人类自身从中受益的同时,必然会更新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
  3.2 要实施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和谐社会
  3.2.1把农业灌溉作为节水的重点来抓
  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与降水量分布较适应的物。减少灌溉需水量。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注重效益的原则,实行减少渠系输水损失与减少田问用水损失相结合,水利节水措施与农业节水措施相合,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灌溉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节水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控制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对灌区进行改造,提高糟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采取喷灌、管灌、膜灌等措施大力节水;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工业, 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高节水意识。
  3.2.2大力提高工业节水水平
  工业节水要从水资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出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展节水环保型产业。重点是限制高耗水产业,关闭资源消耗高而又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与此同时,要推进生产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化。
  3.2.3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搞好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的节水和中水回用,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要积极推动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建设,使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城市环境用水、绿化灌溉、工业冷却和清洁用水等,努力建立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供应的体系和机制。
  3.2.4完善节水政策体系建设
  逐步提高水价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要积极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抓紧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晰初始水权,进行初始用水权分配,合理确定各级各类用户的用水指标。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二套指标体系,控制用水增长,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3.3 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
  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查清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科学地评价地下水资源条件。①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条件,严格实行用水管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② 要求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③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决策主张,利于引导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趋于协调。④根据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地下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3.4 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资源地保护严格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准确把握水环境的容量变化情况并有效控制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点、面污染源;完善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体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大幅度压缩高能耗、多污染传统产业,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对一些污染重、耗水多的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排污标准对其进行限制,迫使其调整产业结构或进行技术攻关,达到防污、治污、节约用水的要求。以次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有力地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考试考试网一级建造师编辑整理)


上一篇:北盘江大桥转体施工中的预应力控制系统(一)
下一篇:人防工程内部空气品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