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倾力打造南水北调东线清水廊道 全力完成建筑节能目标
一、围绕打造南水北调东线清水廊道,搞好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运营
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段规划济宁段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1座、垃圾处理厂4座。这是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硬任务。我市从大局出发,严格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搞好项目建设运营,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正常运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14座,完成投资十二亿三千万元,日处理能力67.5万立方米,实际日处理56万立方米。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济宁、邹城和梁山垃圾处理厂竣工并投入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其中济宁垃圾处理厂日处理600吨。微山县和鱼台县正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其中微山县垃圾处理厂可望在2009年3月建成运行。我市南水北调污水和垃圾处理建设任务,可望如期实现。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市县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市政府连续四年以政府令的形式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下达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运营任务,逐一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
二是严格督导检查。市建委和市监察局联合成立了专门督察机构,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运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半年一检查,尤其加大对未开工、进展缓慢项目的明查暗访。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对明查暗访情况,向各县区市委书记、县市区长进行通报。同时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推动工作开展。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各县市区项目审批基本建设程序、污水和垃圾处理厂选址、管网施工组织、厂区运行调试等给予指导。多次召开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运营调度会,调度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了工程建设步伐。
三是广开筹资渠道。为确保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的顺利执行,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济宁市城区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济宁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拓展了污水和垃圾处理运营资金来源。同时积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项目建设。鱼台县、金乡县、济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采取BOT模式运作,梁山县、泗水县污水处理厂采取TOT模式运作。梁山县垃圾处理厂采用BT模式运作,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是确保污水和垃圾处理运营。对全市污水处理运营情况实行一月一报告制度,运行数据录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市建委、市监察局定期对全市污水处理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督察调度,督察情况向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通报。建立了远程监控和在线检测系统,市建委通过远程监控,监督运行;市环保部门对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进行在线检测,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二、咬定节能目标不放松,提高墙改和建筑节能水平
通过典型引路强化监管,加快了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步伐。全市新墙材建筑竣工面积108.3万平方米,占总竣工建筑面积的100%,其中节能建筑90.5万平方米,占总竣工面积的83.6%。
一是坚持抓点带面,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建委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和奖励资金的通知》,将省下达的任务和资金分解落实到县市区,采取试点推动的方式对 “建设小区”按节能65%的标准,对围护结构和供热计量实施了节能改造,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经过省建设厅专家组评审,列入全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为我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创出了一条新路。
二是示范带动,推进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以我市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省级节能试点示范小区“冠亚星城”为样板,组织引导“兴唐国翠城”和梁山“山水家园”小区,分别采用土壤源和水源热泵系统提供采暖和制冷,景观照明采用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电系统,其中“兴唐国翠城”采用柔和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系统,节能效果达到了75%。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有冠亚星城、鲁兴御水豪庭等约65万平方米的建筑已经和正在安装集中式太阳能。
三是坚持严格把关,全面落实“禁实”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我市矿产资源优势,通过制定措施,政策扶持,创造了宽松环境,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遏制了粘土砖企业的发展。全市已经形成以煤矸石烧结砖为主,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隔墙板等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墙材生产格局。全市共关停、改造实心粘土砖厂24家,减少实心粘土砖生产能力1.65亿块标砖,累计实现节地272亩。为确保节能目标的落实,我们严把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过程监管和竣工验收备案关。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对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纪委牵头,组织专家开展了建筑节能及建筑市场综合执法检查。对各县市区“禁实”、建筑节能标准落实及新墙材专项基金征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推动了“禁实”工作的扎实开展。
?
摘自 山东建设信息网
上一篇:东营:以“住有所居”为目标 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下一篇:潍坊:把握市场 落实政策 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