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二级建造师 >> 考试资讯 >> 行业新闻 >> 文章内容

筑垃圾变成资源示范房屋抗震节能

点击进入:注册会员(请先注册再咨询问题)

本报讯(赵平记者张文天)记者从中国建材总院获悉,该院组织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与抗震节能房屋建设科技示范”项目,5月17日在四川都江堰通过了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理论研究到生产线和示范房屋建设的一系列工作,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以建筑垃圾为主生产的建材制品以及抗震节能房屋建设等三方面高质量、超额完成了合同任务书中的任务和考核指标。

  验收会上,专家和科技部相关领导认为,在抗震救灾的特殊环境下,项目组织单位中国建材总院高效组织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着重解决建材与建筑结合的关键技术问题,这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互结合的研究与技术创新模式以及项目针对特殊应急情况下采取的定时、定向、定期的独特运行与管理机制,为本项目圆满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据介绍,“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与抗震节能房屋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在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一个月即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可行性论证。随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在国拨经费未到位的情况下,垫资开展调研、实验室研究、生产线和抗震节能示范房屋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四川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分别在都江堰、绵竹、北川、崇州、成都等地选址建示范生产线、建设抗震节能示范房屋基地,于今年4月完成全部工作。

  据悉,该项目在10个月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研究了地震灾区建筑废物产生量与地震烈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预测数学模型,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依据;按照汶川特大地震房屋震害调查实际和地震动频谱特性,提出了新的抗震设防体系和构造措施;形成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产业链生产工艺和成套技术;建立了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防尘降噪防疫技术,防止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的二次污染。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2009.05.24)




上一篇:建筑估值提升弹性将是主线
下一篇:建筑外窗系统研发难点尚未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