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球网校 >> 造价工程师 >> 考试资讯 >> 理论与法规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对平法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和解读


  所谓平法就是结构设计中的一种科学合理简洁高效的平面表示方法和规则,它一改传统单构件正投影剖面索引的繁琐低效、信息离散的方法而把钢筋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图上,并附之各种节点构造详图使之标准化,从而使设计师的创造性设计与重复性设计分开,并体现出所谓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仅如此而已,平法是一种设计新工艺,一点也不深奥,一点也不神秘。
  把钢筋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图上在施工实践中早已应用,钢筋翻样往往整合图纸内容,把钢筋集中地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上以方便钢筋工排列和绑扎钢筋,所以平法最早发端于现场钢筋翻样,但显然没有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标准化,它只是钢筋翻样内部应用的一种工艺而已。当然也没有那个钢筋翻样为此而申请专利,因为觉得这很平常,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目的是让钢筋工能看得懂,是比较高效可行的钢筋工相互交流的图形语言和符号,是符合和满足钢筋绑扎实际需要。
  平法中各种节点构造详图是对规范中钢筋节点构造的演绎和扩充。平法是对规范的细则化,“也做到尽可能高地承载现阶段比较正确的结构科学理论与结构技术概念,”但在中国结构科学理论与结构技术概念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所以平法先天就不足,再者由于平法编制人员是设计出身而非来自施工现场,所以导致许多节点构造缺乏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发达国家的钢筋节点构造一般由施工单位通过试验和实践发明而申请专利的,节点构造无法通过它的内力分析来精确计算,只有通过只尺试验获取数据。以前设计人员的节点构造都是抄袭的,因为他没有进行试验的条件,所以节点构造不属于设计师的创造性工作,现在由设计师抄转化为国家标准院来抄,其实是陈教授抄。因为这些节点构造也不是标准院试验成果,当然也无专利可言。但结构技术研究必须基于结构试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传统的设计方法虽然是落后的已淘汰的有局限性,但也有合理内核,如每个剖面的多肢箍筋的排列显示得清清楚楚,每个箍筋上面包几根钢筋下面包几根钢筋都是清晰明了,甚至有的设计为此而进行钢筋的优化配置,从而避免纵筋排列和箍筋肢数排列明显不均现象,但平法根本没有对多肢箍的排列作出合理性的规定,是根据箍筋平均排列呢还是按照梁纵筋平均排列呢?如按梁纵筋排列,那么当梁上下纵筋根数不一致时是根据上部纵筋呢还是按照下部纵筋呢?这些都是空白和盲区,面临这种情况陈青来说平法不是包打天下的,平法目前也只解决一些迫切的问题,之所以有许多问题有许多疑问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结构理论支撑。也许平法作者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设计当然也可以完全不管,但施工、监理和预算就感到盲然,然后有人向平法作者陈教授请教,他也盲然不知所答,自我调侃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再如柱插筋基础内加间距500且不少二道于箍筋,在实际施工中同样缺少可操作性。通常的做法是紧贴基础面用一道定位箍,然后在基础面以上800MM左右处加一道箍筋,基础插筋的弯折紧靠基础底筋,如此能保证柱的稳定性,也不致发生柱的移位,如果按平法设计施工,在基础内加二道以上箍筋,因为它没有与基础的可靠连接,柱就不能有效地固定。并且如何加这二道箍筋也是个问题。墙插筋的原理与柱插筋相同,施工时第一道水平放在基础面用来定位墙插筋,在基础内加二道以上水平筋不仅多余而且对墙的固定起不到丝毫作用。一看平法,有浓重的学究气,是书房内的产物,脱离施工实际。
  钢筋非接触搭接也是陈教授的观点,虽然国外用得较普遍,但中国的国情却不适合用此方法,因为没有易操作性,如墙竖向钢筋采用非接触搭接时水平筋就难于固定,还有一个原因工人对钢筋非接触搭接之间的距离不好控制,从而影响力的传递和钢筋搭接部位的受力。传统的绑扎连接也没出现过钢筋滑移拔出导致搭接连接的破坏的报道。非接触搭接在理论上似乎是无懈可击的,但如果没有控制好钢筋之间的间距所产生的破坏可能比绑扎搭接造成的破坏还要严重。因为它没有解决好非接触连接钢筋传力可靠度问题,不过在节点区采用不平行非接触锚固还是行之有效的,能保证混凝土对钢筋全表面握裹。
  现行混凝土结构理论至今尚未完成从“构件理论”向“结构理论”的整体进化。中国人的思想同样也没有进化,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就是奴隶性。中国人对权威的盲目迷信已成心理定势,因而思想受到严重的禁锢和束缚,完全失去自我意识和怀疑、批判精神。尽管平法对结构工程起直接指导作用,是正式设计文件,但它绝对不是完美的,“完美意味着终结”。只有从对平法的盲从中摆脱出来,通过对平法讨论争论、通过工程实践的检验,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平法才能获得新的生命,科学在否定中前进!
  广联达一向被认为对专业做得非常到位的软件,但广联达钢筋软件对平法的过分拘泥使软件的应用受到局限,如挑梁,虽然平法规定进去一个锚固值,但实际上有的设计师并不采用它,而是给出一个实际值,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当然进去一个锚固并不就是不安全,而是有的设计比较保守,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施工误差和偷工减料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钢筋软件唯平法是从,缺少应有自由度,因而不能满足预算基本需求。再如剪力墙外侧转角水平,平法规定不能在转角处搭接,必须在转角以外的范围搭接,钢筋软件也机械地遵循这一原则,钢筋水平筋的长度=墙长-2*保护层 Lle,不能说这种算法是错误的,问题是实际施工一般并非如此,因为平法上这种构造操作性极差,并且这种计算结果在对量中也很难与施工一致,应该提供另一选项,墙水平筋在转角处弯折,钢筋水平筋的长度=墙长-2*保护层-2D 15D。再如柱顶钢筋节点构造,平法也是明显地不合理,柱主筋弯锚不能位于屋面梁之上,否则要么柱位置钢筋高于设计标高,要么梁的有效高度降低,不管那种情况都为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所不允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柱主筋减少高度,使柱筋的弯折部分位于梁面筋之下和板底筋之上并有适当空隙,这样既能满足验收规范,又能方便施工,并能节约钢筋。



上一篇:为什么招投标风险在投标人?
下一篇:理论知识辅导:算量技术探索